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2-04-21 21:13
发表于山东
2022年2月,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公布,南昌大学在列。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南昌大学挺进世界400强;在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排名中,南昌大学全球排名前1%学科为1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增至25个,增长数全国第一;新增两院院士……,一组组闪亮的数据折射出南昌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自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以来,学校走过了极不平凡的30年。这30年中的第一个十年融合发展所奠定的基础、第二个十年建设发展所形成的规模,为后面十年内涵式发展创造了条件。南昌大学在竞争日益激烈、区位相对劣势、发展困难情况下,逆势上扬,大踏步赶上中国高等教育新时代发展步伐,朝向“拼争一流”的目标努力前行,走出了一条地方综合性大学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融合发展,开全国高校改革之先河
融合发展时期,南昌大学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应“全省之力建设全国重点大学”之契机,进入“211工程”建设院校。
“江西再不建一所重点大学,将愧对子孙后代!”历届省人大、政协会议都听到这一类呼吁。江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形势,要求江西高等教育必须跃登新台阶与之相适应的呼声。江西办不办高层次高水平的高校,已不仅仅是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三无现象”(即无国家学部委员(院士)、无全国重点高校、无博士点),更有着“科教兴赣”的时代要求。20世纪90年代初,江西省做出了“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集中精力建设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的战略决策,作为全国首例,开创了全国高等教育体制
改革的先河。尽管由两校合并的南昌大学已经是江西的旗舰高校,但彼时的南昌大学“三无现象”对跻身211工程有很大的阻碍。为尽快进入“211工程”、办成全国重点大学,带着江西老乡、中科院院士和清华大学教授标签的潘际銮走马上任南昌大学首任校长。潘际銮校长上任伊始,与新一届领导班子,根据世界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围绕江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办学指导思想,即:面向21世纪,以改革总揽全局,定位于江西,服务于江西,紧密围绕江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南昌大学。通过十年的真合、真投、真改、真干,顺利突破“三无”,取得了一加一远远大于二的效应。1997年,南昌大学列入“211工程”建设院校,成为融合发展阶段的里程碑;2001年,南昌大学一期211工程迎来验收,南昌大学以全优通过验收,并争取到了第二期1.5亿的投资,江西省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建设发展,为外延式发展拓展空间
建设发展时期,南昌大学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好办学场地、办学资源不足和门类不齐全的问题,为高水平大学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办学条件,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随着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现有的办学场地和办学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办学需要。南昌大学积极响应江西省南昌市高校新园区建设战略,建设了4500余亩风景秀美的前湖新校区。新校区总体规划结合城市“一江两岸”的发展思路,规划为“一核、二环、三水、五区”,充分展示了智能化、生态化,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山水园林式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园区的理念,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条件。
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以“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为内容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新体制。2004年南昌大学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进行实质性融合组建新的南昌大学,形成了文理工医学科门类齐全的办学格局。2012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建设规划”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学校内涵式发展奠定了基石。
内涵发展,以质量为核心跨越追赶
内涵发展时期,南昌大学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形成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部省合建和江西省“双一流”建设“三位一体”的新发展格局。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2013年,江西亟待建设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以“双一流”建设为关键抓手和重要支撑,引领和推动江西高等教育内涵式、跨越式发展;江西亟待建设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江西亟待建设一所世界一流大学,补齐中西部高等教育短板、破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行进到关键一程、关键节点的南昌大学,责无旁贷。南昌大学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在特色、内涵、质量上下功夫,内涵建设初见成效,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社会影响显著增强,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看,确立先进的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崛起的必备前提。南昌大学以开放、宽容、理性、创新的胸襟和精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厘清了办学思路。十年来,南昌大学注重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和“人为本、德为先、学为上”的育人理念,确立“育人为本、创新引领、合建驱动、改革攻坚、实干兴校、拼争一流”的工作方针和“压规模、调结构、转机制、提质量、强服务”的工作主线,凝炼了“爱国、自强、创新、唯实”的百年大学精神,形成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和部省合建“三位一体”的建设布局。南昌大学不断提升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适配度和贡献度,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育人质量、创新能力及社会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全国全省大局。特别是,百年校庆梳理了百年办学文脉,凝炼了百年大学精神,彰显了百年办学成就,汇聚了办学资源,赋能美好未来。
这十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突出特色创新,强化科教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的十年。
南昌大学贯彻省委决策部署,落实省委“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始终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牢社会主义正确办学方向,整合资源,主动而为,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十年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入全国高校第一方阵。连续两届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获批3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斩获23金,并获第七届大赛总冠军;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位列“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第 2位。十年来,人才强校取得重大突破。学校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从28.1%增至64.59%,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教师从8.72%增至32.04%。江风益教授、谢明勇教授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连续实现本土培养院士、长江学者、杰青、青千、优青、青拔等高端人才零的突破和量的叠加,学校高层次人才总量翻番。十年来,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彰显实力和特色。201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6年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6项,位列全国第21名;高水平科研论文取得突破,在Science发表文章。学校被列入首批国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全国绩效评价中连获“优秀”;江风益院士团队继硅基蓝光LED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后,陆续取得4项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的标志性成果,打造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效益突出的LED发光及其相关应用的技术产业链;谢明勇院士团队立足江西省特色农产品资源,在益生菌发酵果蔬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形成示范效应,服务江西食品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这十年是改革攻坚、系统治理、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大踏步赶上中国高等教育新时代发展步伐的十年。
在红土地建设一所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是4600万赣鄱儿女的殷切期盼。这既是南昌大学应尽的历史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相比,南昌大学发展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南昌大学紧紧抓住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着眼于破除影响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2013年,南昌大学主动担当,成为江西省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南昌大学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实施大部制、学部制改革,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大踏步赶上高等教育新时代发展步伐。南昌大学首轮“双一流”建设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态势强劲,实现了我国 LED 技术从跟跑、到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 LED 新技术国际优势和中国长板;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 A 档,排全国第三位,在2022年“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位居第7位,ESI全球排名进入前1‰。在2021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南昌大学上升至世界前 400 强,全国排名第47位。2021 年,南昌大学成功承办了一届更为惊艳、更为非凡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极大地扩大了学校国内外的知名度,提升了影响力;极大地振奋了全校师生员工的精神,提升了自信心和凝聚力;极大地锻炼了师生员工队伍,提升了打硬仗干大事的能力。
地方综合性高水平大学发展的重要经验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南昌大学而言,30年却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轴和一个历史坐标,它饱含着扎根红土地的地方院校向涛头立的满怀豪情,更诠释了综合性高水平大学高质量发展大潮奔涌逐浪高的波澜壮阔。
1.坚持扎根赣鄱、爱国奉献
学校始终坚守救国报国、兴赣强赣的使命担当,树立了不忘办学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导向,走出了一条在革命老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求索之路。无论是98抗洪、03“非典”、08抗震、20“抗疫”,还是聚力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学校师生都一马当先。2020年,附属医院先后派出6批共485名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其中3人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2人获评“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学校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稻渔工程”团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新材料学科科技成果产业化在江西实现年产值近30亿元,孵化LED企业累计销售额超300亿元。食品学科立足江西省特色农产品资源,与江中集团、煌上煌集团、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开展合作,技术成果产业化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
2.坚持艰苦奋斗、自立自强
在革命老区办大学,基础弱、经费少、条件差,但学校始终坚定执着追理想、艰苦奋斗攻难关。潘际銮院士担任南昌大学校长时已年逾花甲,但他不畏艰难,带领学校结束了江西“无院士、无博士点、无重点高校”的历史,还获批了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其后,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学校又相继实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办学平台以及本土培养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零的突破。2015年至2016年期间,学校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成为国家“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被确定为江西省唯一的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被列入教育部14所部省合建高校;2019年江风益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双一流”建设阶段性任务圆满完成;2021年谢明勇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坚持锐意改革、勇于创新
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开创了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先河。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2014年,启动实施南昌大学综合改革,成为江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首批高校,同时也是全国第一所地方类高校实行综合改革的院校。近年来,以“2+X”的方式推进学科特区建设,率先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探索“学科特区”与开展教育评价改革,不数文章篇数,不唯帽子等,只注重实际贡献,经三年探索,已初步建立起以“创新质量和服务贡献度”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推进学部制和大部制改革,扎实开展“四自”教育与学风建设、“作示范、勇争先”队伍建设、评价考核与奖惩制度改革、薪酬体系改革与民生保障改革、事业发展与改革规划等专项工作,聚资源、强能力、破瓶颈,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4.坚持严谨治学、唯实笃行
学校注重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推行“三化、三制、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高等研究院、国学研究院、前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开办了国学实验班、综合实验班、人工智能实验班、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稀土实验班、新功能材料与技术实验班、医学创新实验班等,成立了际銮书院、未来技术学院、焕奎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构建了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为一体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开展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觉成长的学生“四自”教育,设立“校园劳动日”,开设“三级劳动实践课堂”,学风建设成效显著。本科生培养质量一直保持在部省合建高校前列。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
开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新的目标,新的奋斗。南昌大学
明确“一流人才、一流平台、一流环境、一流成果、一流服务”的价值导向,坚持三大发展战略,以十大专项改革、十大发展计划为抓手,响应江西省委:“举全省之力支持南昌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号召,努力建设江西底色、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1.坚持三大发展战略
人才强校战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迸发,各得其所、尽展其才。
特色创新战略。通过科学合理定位,错开与同质高校发展竞争的空间与路径,实现异军突起、跨越式发展。巩固和发展有优势的特色学科,打造学科高峰,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人才。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创新成果,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产教融合战略。以产业需求作为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将产业的理念、技术、资源整合到学校的培养体系、方案、模式以及师资建设中。以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带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项事业发展。
2.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全面实施《南昌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行动计划》。对标“作示范、勇争先、创一流”目标任务,全面实施人才队伍引领计划、一流本科卓越计划、一流学科高峰计划、科技创新支撑计划、研究生教育攀登计划、国际教育拓展计划、名城名校融合计划、创业南大民生保障计划、治理体系与能力提升计划、党建双领双同计划等十大发展计划,深入实施十大专项改革。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深入实施立德树人绩效评价改革、研究生教育改革、学科专业与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引育用 留机制改革、科技创新与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改革、学科分类建设 与资源配置机制改革、薪酬体系改革、干部选人用人机制改革、 内部治理体系改革、资源筹集与分配制度改革等十大专项改革,为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注入办学动力、活力和潜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立足江西省全面开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面对学校加快“在部省合建高水平大学中作示范、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勇争先,开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的战略机遇期,南昌大学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世界一流为工作标准,全面贯彻落实“六个江西”建设,“作示范、勇争先、创一流”,努力建设具有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rmrbjx@126.com
阅读量:29.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