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7日讯 近年来,临朐县九山镇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采取措施推动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初夏九山,细雨蒙蒙,为山区移栽农作物来了一场“美好约会”。近日,记者走进临朐县九山镇聚粮村,这里丘陵连绵,视野开阔,海拔587米的聚粮崮雄踞一方,沿山道盘行而上,至聚粮崮脚下的“田园里”。
眼前的聚粮田园里,是聚粮村党总支书记李军带领父老乡亲们流转的集体土地。虽然沟沟坎坎,坡上坡下,每块地都翻耕调垄,准备移栽红薯苗秧。“今天刚从临沂兰山进购的红薯苗子,大家趁着下的雨,地里湿乎,栽瓜苗好成活。山前这一大片春地都栽瓜,有100亩地。”身穿迷彩服的李军用手指着远处忙着移栽红薯的村民,满面笑容向记者介绍。
这一年,80后的李军当选聚粮村党总支书记和村主任。聚粮行政村是个大村,由大申家庄、谢家庄、聚粮、王家庄、龙响店子5个自然村组成,基础薄、底子差,李军上任后就带领村“两委”成员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安装治安监控、绘制文化墙、改造污水管道,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硬化道路、修复河坝、新建广场,解决了群众多年来想解决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成立临朐县九山镇聚粮薯业合作社,发展蜜薯产业,让村集体有了增收的项目。
“聚粮田园里,给你归‘薯’感”。来到栽瓜现场,三四个妇女一档,刨窝、栽苗,浇水、培土,干得麻利。“蜜薯是新品种,需要密植,间隔20公分,比起以前栽地瓜省事了,水运到地头,合作社用车拉着我们来干活,天天都有工钱。”大申家庄村、谢家庄村的几位妇女聚在一起,干劲十足。
“去年种了一年蜜薯有经验了,今年退林还耕,扩大了种植面积,引进新品种,镇上组织蜜薯种植有关的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合作社统一采购、供应,统一收购、销售,全用土肥,使蜜薯高产量高品质赢得客户,增加村集体收入。”李军思路清晰,想法谱儿落实到家了。
位于沂山西麓、弥河源头的九山镇沂山村,在村党总支书赵京虎的带领下,村党支部成立沂山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产业”模式,开展大棚韭菜种植项目,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让村民增加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一直是村党总支书记赵京虎的心头大事。在韭菜种植基地,赵京虎谈到当初发展韭菜产业遇到的难题:“我们村以前种韭菜没有形成规模,都是小打小闹,大家对大棚韭菜的销售市场、市场价格和管理技术存在顾虑,一直不敢尝试。自从镇上组织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去沂水、沂源、寿光等地,实地考察大棚种植韭菜模式,改变了看法,村两委成员自己带头示范建棚,逐渐地才规模种植起来。”
就这样,建棚需要资金,种植韭菜需要技术,外卖还得找好销路,赵京虎带领村干部想办法筹资金,聘专家,跑市场,一股脑儿发展韭菜产业,走上了特色种植之路。
立夏过后,现在的韭菜大棚大多都揭了棚顶塑料,绿油油的生长着。赵京虎告诉记者,这个季节韭菜价格偏低,都不再割着卖了,等到了七月十五左右全部割一茬,半月时间长起来就卖,一般冬春是销售旺季。“韭菜是根生,这段时间不卖也是促进根部生长,割了一茬冒出来更有劲,割的韭菜还不沾土”。赵京虎俨然成了大伙种韭菜的“技术顾问”。
“韭菜品质是关键,让消费者放心吃。”本着这一理念,作为沂山行政村支书的赵京虎,对包括呈子河、东沂山、西沂山、徐家崖头4个村的村民积极发动种植生态韭菜。因为这里与邻县出产韭菜的沙沟基地相比土质好,韭菜价格高出1--2毛钱,包装盒韭菜10元一斤,还专门注册“弥河源”商标,一个高温大棚收入4-5万元,一个春棚还收入1万元。村民看到了示范,心里有了底,自己也建个韭菜棚,规模一连片,品质又上乘,济南、青岛、寿光、莱芜、沂源等地客户纷至沓来,大面积收购,日出4000斤天天来车排着拉。“好的韭菜产不下来卖。”50岁的东沂山村民葛爱莲,建了一个2亩地的大棚,对此感慨不已。
现如今,沂山韭菜基地引进种植的“汉中韭”品种,发展村集体大棚10个,安排村民劳力50多人管理看护,实现稳定就业。
九山镇聚粮村蜜薯、沂山村韭菜、博石村艾草、褚庄“知青味道”特产、抬头村小米等特色产业竞相“绽放”,呈现比学赶超、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镇党委、政府帮助各村党组织理思路、制规划、定措施、促发展,全镇26个行政村找准发展的路子,扩大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九山镇党委书记高帅信心百倍地说。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