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0日讯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今天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多部门介绍山东生态多样性保护相关情况。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管言明表示,山东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目前已构建省、市、县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相继开展了海洋生态基础监测、近海典型生态系统监测、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等工作,系统掌握山东省近岸海洋生态状况和变化趋势。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基本掌握了黄河口等重点海域海洋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以及游泳动物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调查分析了滨海湿地植被、土壤、鸟类、水生生物资源等各生态系统要素的本底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攻坚行动,开展渤海攻坚海洋生态修复、“蓝色海湾”整治等行动,推进砂质岸线修复、潮沟疏通、植被修复及恢复、互花米草清除、底栖生物增殖、活体牡蛎礁构建、退养还海等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海洋生态功能,提升海洋生物多样性水平。
发布会上,管言明强调,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正逐步健全,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在“十三五”末历史性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的基础上,又历史性全面消除五类水体。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9μg /m3,较2017年改善27.8%;重污染天数3.6天,较2017年下降71.0%。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屏障。
自2017年起,山东连续5年开展了“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多部门联合开展“清风”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和震慑了非法猎捕和交易野生动物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部门建立“生态警长”机制,全面实施“生态警务”,组织“昆仑”专项行动,“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始终保持对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近年来,全省共破获相关刑事案件24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400余名。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管言明表示:“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我们将在东平湖开展‘放鱼养水’等一系列活动,呼吁全社会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用实际行动争当生态文明的建设者、美丽山东的参与者、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态之美。”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