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2022-06-02 18:55
发表于山东
“做木工活太有意思了。不用钉子,也不用电动工具,就可以搭起一座小桥。”三年级学生陈思媛兴奋地说。5月28日下午,来自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的12组亲子家庭走进党群服务中心,参加了街道党群、妇联共同举办的传统木造工艺非遗项目的体验活动。孩子和家长们在民间匠人计品原的指导下,学习传统木工技艺,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传统木造,是以手工制造传统木质器物与建筑物的一门手工艺,在仁和街道有悠久的传承。今年该项目还入选了第七批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计品原是仁和的乡贤,也是第四代木造技艺传承人,他通过翻阅古籍材料,复原了“木牛流马”、龙骨水车等传统物件,将经典与艺术融入到传统手艺之中。
活动现场,计品原从宋韵文化切入,给孩子们讲述古桥文化历史,展示宋韵桥作品,讲解传统木工榫卯结构原理,并现场教授古桥的制作方法。孩子和家长共同体验了用木块搭建小桥的过程,对传统手工艺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希望通过这个课程,让孩子了解传统木造工艺,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从小树立民族传统文化自信。”计品原说,作为一名手工艺人,他一直致力于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推广,通过开设手工木造工坊,吸引在校大学生实践学习,并主动入校授课,让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
据了解,传统木造工艺体验活动是仁和街道“非遗保护月”活动之一。仁和街道地处大运河文化和良渚文化融汇共通之地,辖区内文化资源丰富,拥有高头竹马、吃咸茶、永泰刺绣、骆思贤传说等非遗项目。近年来,该街道不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路径,比如打造非遗展陈馆,提供非遗文化对外展示窗口;将非遗融入学校,以主题课程的融入、传承人入校授课、情景剧演绎等方式,实现非遗文化在地活化;通过仁和街道各村文化礼堂开展非遗主题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此外,街道还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用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传播非遗文化。
“传统手工艺承载着重要的乡土文化记忆,需要在创新与发展中发扬光大,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仁和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图片由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办事处提供)
阅读量:8.9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