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4日讯 今年以来,莘县坚定不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不断创新人才“引育用留”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人才强县建设。
坚持协同发力,多方联动引人才
莘县坚持党管人才、统筹推进,着力打造人才聚集小高地,以系统化思维凝聚人才合力,协同联动“聚天下英才”。强化组织引人才。成立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破除部门、行业、镇街之间人才工作壁垒,构建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个方面广泛参与的引才工作格局。定期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对24个承担引才任务的单位督导调度。今年以来,召开联席会议3次,协调解决问题14个。优化政策引人才。出台《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管理使用办法》,在全县统筹调剂30名事业编制,专项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简化优化使用流程,进一步畅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定实施莘县《推进高质量“双招双引”工作意见》《招才引智优惠奖励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一整套管长远、管全局的工作制度。拓宽渠道引人才。规划建设聊城鲁西经济开发区、莘县省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莘县省级化工产业园和莘县高铁新城“三区一城”4个引才“强磁场”,从食品、农业、化工、城建四端发力,吸引人才向县域重点产业聚集。目前,已创建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鲁西种苗谷等人才平台载体8个,吸引高层次人才26人。
强化实用实效,多措并举育人才
莘县发挥充分发挥各类园区优势和产业优势,强化人才培育的实用实效,多措并举构建人才“雁阵”格局。培训指导育人才。持续打造实用型农业人才,以农科驿站为载体,组建3个乡村振兴服务队与1个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累计指导服务1000多人次,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42人。典型引领育人才。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需求,选树培育了一批引领型专家人才。其中1人被评为“聊城市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6人被评为省级乡村之星,1人获得聊城市创业讲师大赛一等奖,并代表聊城市参加了省级创业讲师大赛。特色领域育人才。发挥农产品电商人才充足优势,举办电商“社区团购”等各类培训班,构建领头雁、带头人、普及型人才队伍三个梯队模式。目前,全县共有电商从业人才2.5万余人次,网红人才1001名,农村电商销售总额达15.2亿元。
聚焦产业提升,精准高效用人才
莘县在以产聚才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用人机制,推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着力推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跃升。搭建平台用人才。完善产学研融合机制,持续加强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莘县)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济南大学-莘县产业技术研究院相继入驻,莘华建工成功牵手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领衔的科研团队,14人硕士、博士生在莘成功研发转光调光智慧农膜产品。示范带动用人才。充分发挥政策资金作用,发放“人才贷”12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01亿元,扶持400余名优秀人才领办、创办、合办小微企业和合作社1100余家,大批优秀人才扎根农村创业发展,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因地制宜用人才。发挥县域劳务人才充足优势,吸纳广大农村人才就业创业,创新建立“鲁西嫁接工”劳务品牌,与全国各地的上市公司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嫁接工”年收入至少6万元以上,熟练工10万元以上。
优化发展环境,真心实意留人才
莘县持续提升人才服务质效,增强人才吸引力,营造良好的县域人才“微生态”。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优化“政策找人”“无形认证”工作机制和流程,开展人才政策宣讲“三遍访”,使人才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相应政策。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解决人才面临的困难问题,让人才感受到“莘爱人才”的真诚和温暖。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发挥引进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开设人才专项办事窗口,集中为人才提供政策服务。成立县级人才发展有限公司,组建镇街人才工作服务队,跟踪解决人才创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协调解决人才创业各类难题42件。优化人才生活环境。一期投资7160万元建设的12000余平方米“莘萃苑”人才公寓已投入使用。今年计划二期建设1326套保障型人才公寓,以解决3000多名技术人才住房问题。对引进的高端人才和“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等符合条件的人才,在市级给予补贴或奖励的基础上,县级再落实相应配套补贴或奖励,让人才在莘县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创业。
编辑 张姣姣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