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水利
2022-08-09 22:37
发表于山东
近年来,昌邑市把治水兴水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200平方公里潍河绿色发展长廊为纽带,确立了“河道治理、水系联通,改善水生态,优化水配置,保障水安全,构建大水网”的新时代水利建设思路,加快集防洪、调引水、蓄水、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水网工程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了水资源综合调配能力、水系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和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规划先行,优化现代水网布局
抢抓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积极融入省、潍坊市水网建设,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一是高质量开展规划论证。结合《山东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内容,邀请国家和省、潍坊市三级水利专家踏勘现场6次、分头研判5次、联合研判1次,对前期的水系连通工程再梳理,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健全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主线,破解现代水网建设的难点、堵点11处,进一步优化了昌邑现代水网布局。二是高标准开展规划对接。为进一步增强水网规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省、潍坊市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对接16次,更精准地把握上级工作标准要求,及早掌握最新政策信息,扣准主题、优选项目,确保在省、潍坊市现代水网建设中找准落脚点、找对对接点,更好地融入省市现代水网布局。三是高起点开展规划编制。加强与中国水科院水环境研究所、山东省水科院等国家级、省级水利行业“领军”院所合作,编制了《昌邑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昌邑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等规划,为加快构建集现代水网工程体系提供科学支撑。
二、数据赋能,打造管理智慧大脑
以高起点、抓布局、推试点作为有力抓手,高质量推动数字水利建设融入水利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是抓布局,有序推进数字水利建设。不断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和水文预警预报系统,抓好31处视频监控改造升级和22处水文中心站点使用管理;以昌邑市智慧河湖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为基础,通过整合防汛、水利工程等行业内数据,实现对河湖管理业务的全面支撑。二是畅通道,打造数据传输“快车道”。以潍河为重点,铺设光缆专线8条,安装5G球机3个、4G球机29个,利用迅捷的数据传输速度及低网络延迟优势,开辟了一条高速、安全的“快车道”。三是构场景,实现“数、控、视、声”全方位。新搭建的数字水利平台,整合了河流水位、水利工程运行情况、雨量等信息,以及各管理所闸站水位、闸位、雨量等水情数据,实现了自动采集、远程传输、数据整合、展示分析的全链条闭合;引入无人机获取高质量影像数据,监测频次每年不少于5次;补充建设31处区域视频监控,实现重点河流、河段24小时实时监管;设定电子围栏,安装智能语音警示提示音柱,智能播报警示信息,一步步构建了“数、控、视、声”场景,为打造孪生水网打下坚实基础。
三、综合施策,充分发挥水网效能
通过连水系、串湾塘、改渠道、推试点,初步打造了“南北互通、东西互济”的水系网络。一是连水系,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近年来,先后投资近6亿元,实施了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全市河道堤防累计达到179千米,10条河流连通、百余座湾塘串联,拦蓄水能力达1亿立方,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位大幅度提升。以围子街道北金家口村地下井观测井为例,目前地下水位为 6.24 米,去年同期地下水位为 0.46 米,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上升了 5.78 米。二是改渠道,社会效益持续彰显。投资3305万元,节水改造昌邑市北灌区河东引水总干渠3千米,进一步提高渠道输水能力,灌溉保证率达到50%,促进了北灌区农业生产。以2021年为例,昌邑市春灌调水2250万方,同比增加灌溉面积2.3万亩;得益于调水灌溉,夏粮小麦收获67.6万亩,共收获3.427亿公斤小麦,创历史新高。三是推试点,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以青阜农业公社为试点,通过铺设引水管道51公里,配套建设1座扬水站,改造、串联33座农村湾塘,发展规模节水农业2.15万亩,打造了现代水网“青阜模式”,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21年,青阜村增加集体收入120多万元,每户年增加收益1000元以上。加入青阜农业综合体“村社共建”的村庄达到15个,社员达1600多户,辐射带动4个乡镇、30多个村,受益农户5000余户。
四、多措并举,健全管护长效机制
从建立架构、落实资金、院地合作三方面发力,建立健全了现代水网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工作架构,做到有人管事。为保障现代水网建设有序推进,成立了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昌邑市现代水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规划建设、资金保障3个工作专班,建立了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做到有人管事,保障了现代水网建设高质量推进。二是强化资金保障,确保有钱办事。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包装发行专项债券以及融资等方式来落实项目建设资金。落实上级专项债券资金8000万元,实施了引胶入漩8万亩盐碱地改良增产项目;通过农创集团争取农发行融资授信,保障后期项目资金。三是对接院所合作,实现借智干事。通过编制规划,与中国水科院水环境研究所、山东省水科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储备水利行业专家、教授20名以上;持续推进水利项目课题化,谋划4大类17项水利工程课题,把科研工作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以工程带科研,以科研破难题,持续增强水利事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声明:
1.凡本公众号所发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以其他形式发表,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2.本公众号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其版权均属于原网或归属权利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3.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转载中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可及时向我们提出书面权利通知,经证实后将会尽快移除相关内容。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山东水利微信公众平台
阅读量:17.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