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激活关键“棋眼” 打造国际领先的物流枢纽港——山东港口成立三周年回眸·物流枢纽篇

来源:山东国资资讯

2022-08-15 18:40

发表于山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山东港口是山东的核心战略资源、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链接世界的关键一环,在促进全球贸易流通,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优势突出。组建三年来,山东港口崇高站位,牢记“国之大者”,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链接“大循环、双循环”双节点、激活“一带一路”十字交汇点的关键“棋眼”,基础性、枢纽性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政策赋能,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使命担当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打造国际领先的物流枢纽港,必须崇高站位,主动从国家战略层面厘定自身定位,主动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发展使命。

山东地处“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是沿黄流域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RCEP协定中面向日韩和东盟的“桥头堡”,也是国内循环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结合点,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居于关键“棋眼”和核心“枢纽”地位,在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把改革发展置入国家战略体系中,是山东港口为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打造“五个国际领先”的逻辑起点。冠绝全球的港口硬实力和突出的区位优势,引得国家频频“点将”山东,政策红利持续叠加赋能港口。2018年3月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作出了“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重要指示要求,为山东港口的组建、改革、发展提出了总遵循、标注了总定位、设定了总目标。2019年9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发布实施,提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海港枢纽”,为山东港口标定了发展目标。山东自贸区政策获批,让山东港口获得有力政策支撑。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深入推进综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为山东港口树立了奋斗标杆。中央深改组第九次会议布局“南深圳、北青岛”,商务部印发《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青岛获批成为首批23个国家物流枢纽之一,让山东港口喜获新动能。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用好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战略平台,深化与日韩交流合作,稳旧拓新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对外开放走深走实”等新要求,为山东港口创造全新机遇。“中央连续给山东赋能,就是要把山东这盘棋激活,更好地为国家战略服务。山东港口无疑是这盘棋中的重要‘棋眼’之一。”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说。

▲2020年7月31日,山东港口2020进口生活消费品大会在青举行。

恰逢风云激荡、蓬勃发展的时代,站在新一轮对外开放最前沿的山东港口,必须发挥“先手棋”作用。组建以来,山东港口始终崇高政治站位,把港口发展放在国家战略背景下去考量,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和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彰显国企责任和使命担当。三年来,山东港口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海洋强国、交通强国、RCEP协定生效等战略赋能,依托山东自贸区、上合示范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等政策叠加,找准自身定位,锁定“五个国际领先”目标,全力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开放意识不断增强,枢纽地位进一步稳固。聚焦聚力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高规格举办山东港口进口生活消费品大会,加速传统生产资料港向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综合港转型,启动建设中国北方消费品生活资料分拨中心等项目,“济青双中心,沿黄多基地”格局渐成规模,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发挥积极作用,以港口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以大力度大作为成为链接“大循环、双循环”双节点的关键“棋眼”。

统筹资源,在港口一体化改革中汇聚前进力量

每一个港口都是历史的丰碑,更是区域内的核心战略资源。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山东各港口高速发展,成就了货物吞吐量合计全球第一的巨大体量,其中,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更是位居全国沿海十大港口之列。然而,长期以来各港口间腹地交叉、同质化竞争、低效重复建设等“沉疴”,削弱了港口的整体竞争力。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如此大规模的港口资源发挥出“1+1>2”的整体效能,成为关系改革成败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前提。

组建之初,山东港口就提出了整合、融合、耦合的理念,聚焦“统筹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开启了一体化改革迭代升级的新篇章,逐渐形成了“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为“五个国际领先”港口建设聚势蓄能。

组建三年来,山东港口坚持“港口规划‘一盘棋’、资源开发‘一张图’、管理服务‘一张网’”的一体化发展思路,以一体化改革破局,不但祛除了过去各港口各自为战、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痼疾,而且握指成拳、攥指出拳,展现了同心同向、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六个融合”引领下,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主动对接、互为支撑、广开支线,以青岛港为中心合力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各港口之间内贸、内支航线实现省内港口全覆盖;打造“山港快航”海上巴士,实现烟台、威海、日照三条支线“天天班”。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将铝矾土、铁矿石等货种转水至渤海湾港,为腹地厂家构建更加经济高效的物流通道,使干散货业务成为渤海湾港的强力支撑。各港口加快融合、命运与共,推动航道、拖轮、锚地等资源共享公用,联动成效显著,真正实现了“多港如一港”。

与此同时,山东港口新兴业务百花齐放、全面起势,与传统主业互为依靠、协同发展。十二个板块集团立足一体化改革平台,与四大港口密切协作,充分发挥融合优势,港口与板块、板块与板块间融合联动、同向发力,互促共赢,港口对板块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板块对港口反哺作用逐步显现,板块之间携手并进,互相成就,融聚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磅礴伟力,助力山东港口朝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目标加速迈进。以山东港口物流集团为例,立足一体化改革发展平台,物流集团与各港口、板块集团建立常态化融合互动机制,协同打造了“码头直提+下游配送”等业务新模式,开辟了“两港铁路+短捣”等物流新通道,累计实现融合发展成果40余项;通过专业化运作,创新实施“平台+智慧”物流建设,推出“海运通”“陆海商城”等特色产品,加速向第四方物流转型,打造“全程、全域、全链”服务网络,助力构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推动物流枢纽港建设的强力引擎。

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塑造了一个朝气蓬勃、更具整体竞争优势的世界级港口集群,带来了四大港口、十二个板块集团的协同联动、齐头并进,骨干特色货种全面发展,航线枢纽网络日臻完善,资源统筹协同效应更优,汇聚起了打造国际领先物流枢纽港的澎湃动能。整合、融合带来的集聚效应、联动效应迅速展现,使山东港口企业辐射腹地、服务“双循环”战略的能力明显提升,正以磅礴之势剑指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

陆海联动,打造国际领先物流枢纽港

“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短短十余字,背后蕴藏着中国宏大的战略布局和深邃思考。

自组建以来,山东港口就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落实省委省政府顶层设计、决策部署,积极将自身置于“一带一路”倡议及国家战略和山东“八大发展战略”等宏观布局中,沿着“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思路,依托一体化发展平台,加快构建形成“立足山东、贯通沿黄、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物流网络,打通“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大陆”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朝着国际领先的物流枢纽港建设目标阔步前行。

▲2022年8月8日,山东港口在青举行集装箱“七线一列”集中开通仪式。

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山东港口发力内循环,依托一体化发展格局,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等港口以青岛港为核心,积极构建海上支线运输网络,打造天天班“海上巴士”服务体系,实现自有航线对山东港口的全线贯通和紧密串联,让黄、渤海地区货物实现运输“闭环式”连接,缩短支线港口和省内腹地链接国际航线的时空距离,构建起服务区域经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物流链条。推动大循环,充分发挥港口海上门户枢纽作用,与国内主要港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战略合作、互通航线;会同内贸船公司联手打造“两港一航”精品航线,实现内贸航线在沿海港口的“全覆盖”,南北精品干线近乎“天天班”,形成了贯通南北、辐射东西的航线网络布局。贯通双循环,主动争引全球前20大船公司在山东港口开航线、升运力,实现了全球最大集装箱班轮在山东港口的常态化运营;积极优化全球航线布局,联手各大船公司全力增强优势航线组群密度,放大山东港口枢纽功能,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三年来,山东港口新增航线107条,总数320余条,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中转箱量较成立时增长28.3%。

▲2022年5月20日,“山东港口号”班列首次发运。

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在政府、海关的大力支持下,山东港口携手铁路、船公司、代理企业等打造“端到端”全程供应链体系,畅通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大通道,把“出海口”搬到内陆进出口企业的“家门口”。坚定不移实施“腹地战略”,奔赴西安、兰州、郑州、乌鲁木齐等内陆城市,分层次、分区域打造“一核多点”内陆港发展模式,搭建起覆盖山东、辐射河南、新疆等重要节点城市的内陆港网络布局。以兰州陆港为例,得益于“青岛港—兰州陆港”“日照港—兰州陆港”海铁联运班列的开通,甘肃企业经海铁联运出口的集装箱,不仅可以享受一口价优惠,还能在铁路下线后直接集港,无需再次搬移,既节省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增开班列,打造“精品班列、精品专列、精品特色列”,“陆海通”多式联运平台上线,牵手济南海关、青岛海关打通“山东内陆区域——山东港口青岛港”快速海铁联运通道,实现“跨关区”新突破,加速形成“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南亚、欧洲”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同时,积极扩大铁路班列开行站点覆盖,助力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动沿黄流域城市共建海铁联运中转基地,大力实施江海、河海联运,放大枢纽功能。三年来,山东港口开辟内陆港30个,开通班列80条,海铁联运连续保持全国第一。

后疫情时代,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成为尽快恢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选择。山东港口应时而动,主动加快由传统“生产资料港”向“生产生活资料港”转型,在济南、青岛启动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建设,在临沂、日照、即墨等地建设分拨基地,开展生活消费品保税仓储等业务,初步建立“济青双中心、沿黄多基地”,功能互补、错位协同、互联互通的发展格局和服务网络。联手海丰国际控股、马士基先后开通两条东南亚直达山东港口的冷链航线,“山东港口青岛港-扎鲁比诺港-珲春”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等具有生活资料鲜明特色的航线不断开通,构建起低成本、高效率的生活资料进口物流大通道。山东港口正努力丰富人民群众“菜篮子”“果篮子”,创造“生活新美好,港航新未来”。

如今的山东港口,对外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紧密相连,对内与国内沿海港口、长江沿岸各港口等互联互通,通江达海、连内接外,以通畅高效的物流服务助力扩内需、稳外贸、保增长,其中青岛港在新华社发布的东北亚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中名列榜首。

放大影响,朋友圈遍及全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融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战略、打造物流枢纽的进程中,山东港口从来不是“孤勇者”。自组建以来,山东港口秉承“港通四海、陆联八方,口碑天下、辉映全球”的美好愿望放眼看世界,主动对接服务更多港航同行和合作伙伴,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枢纽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021年10月22日,2021青岛·陆海联动高峰论坛在青举行。

山东港口秉持“三个更加”“三个满意”,积极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港口的对接,持续扩大海外朋友圈,先后与巴西马德拉港、阿联酋阿布扎比港等国际著名港口缔结友好港,全球友好港迅速扩大到38个。着力推动港航务实合作,与全球知名船公司保持深度对接,携手确保海运畅通,稳定全球物流链供应链。疫情之下千方百计提高作业效率、服务质量,率先发布费用减免政策,保证船舶快靠、快干、快离,成为众多船公司值得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和纾解全球海运系统紊乱的“缓冲区”和“分拨地”,服务效能持续领跑全球港口。高规格举行“一带一路”陆海联动高峰论坛、全球石油贸易大会等,发布指数,启动估价,设立千亿级陆海联动发展基金,成立“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联盟,以更大平台、更多资源联手全球伙伴共赢发展,构建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港航生态圈层,推动陆海双向联动,助力实现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格局。秉承“当好港小二”的热忱,先后与全省16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接优势,构建港口与城市全方位合作平台,共同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主动担当城市发展“金牌合伙人”。

肩负使命,风雨同担,在打造国际领先的物流枢纽港征程中,山东港口与友同行,与港航同行、合作伙伴一起构建起美美与共、和谐共赢的良好伙伴关系,在凝聚共识、互利合作中走向共同繁荣,始终以“国之大者”的胸怀,合作共赢的胸襟,忠诚担当的品格,气吞万里的气魄,乘着时代的东风,劈波斩浪,驶向深蓝,加快成为“港通四海、陆联八方,口碑天下、辉映全球”的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来源:山东港口

审核:李东星

来源:山东国资资讯

山东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作者:鲁罡欣

阅读量:30.2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