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宁生态环境
2022-10-30 17:31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济宁:“污水处理厂+湿地” 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
来源:闪电新闻
济宁太白湖新区位于济宁城区南部,南接微山湖、京杭大运河,承担着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的重要任务,水环境治理任务艰巨。针对2021年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指出的,济宁市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滞后问题,济宁太白湖新区创新探索“污水处理厂+湿地”流域治污模式,实施两年来,不仅保障了南水北调水质安全,还以这片治污体系所在区域为中心,打造成了国际湿地城市。
济宁中山公用水务公司污水分公司主要负责处理济宁市城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水日处理能力20万立方米,全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但是由于济宁市的特殊地理区位,这种排放标准仍没达到南水北调的水质要求。
济宁中山公用水务公司污水分公司技术负责人 赵莎
污水进入咱厂区以后,会经过三个处理单元,是预处理单元加上生物处理单元加混凝沉淀过滤单元,处理完以后的水是达到了国家(标准)的一级A排放标准,这个水质标准与咱们地表水三类(水质)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根据南水北调山东段输水干线测点要求,流域内水质要基本达到国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质要求,也就是总磷含量低于0.2毫克,总氮要低于1毫克,但以济宁污水处理厂现有工艺却只能达到国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类水质的要求,也就是总磷低于0.5毫克,总氮低于15毫克。
要达到地表三类(水质)的话,需要把总氮降低到1mg/L以下,总磷降低到0.2mg/L以下,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要达到这个标准,大概需要增加的投入是16.5亿,每天的运营成本上,每吨水增加8.5块钱。
由于改造成本耗资巨大,超出污水处理企业的承受能力,所以当地上设备改工艺的计划迟迟难以实现。2021年,省级生态环保督察指出,济宁市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维护问题滞后问题后,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研究解决方案,开始新的探索。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员 刘钰
济宁作为一个节点城市,关系到保障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安全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探索了一条污水处理厂加人工湿地的新的治污模式,所谓的新模式就是将污水处理厂的外排水导入到其配套的人工湿地,通过人工湿地的进一步净化,再排出到河湖之中。
具体的做法是,在太白湖新区流域治污体系内,通过老运河新建橡胶坝抬高河道水位,拦蓄老运河尾水,建设表面流湿地,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人工湿地上,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使排污水不再是地表水的污染源。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北湖分局总工程师 王宏春
总面积是1030亩,总投入是3944.5万元,通过湿地的运营,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地表三类水质标准,湿地的投入要远远比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投入要减少很多,并且后期运营费用比较低。
为保证特殊天气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济宁市太白湖新区湿地还系统性投入30台曝气机,6000平米浮岛,滤食性鱼类,经过测算,目前湿地的出水水质达到了地表水二类标准。
湿地进水量日均值目前大约在23万方,设计是(日处理)2万方的一级A,现在这个(监测)点,湿地出水达到2类水质标准,按总量算,降解能力是我们设计能力的2到3倍。
投资小见效大,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济宁市将全市206个排污口纳入处理范围,为44家规模化污水处理厂配建了人工湿地,全市共建成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70处,面积约16万亩,打造了覆盖全市的流域治污体系,每年消减化学需氧量约7600吨,氨氮约2300吨。
将真金白银砸入到污水处理厂中,看不到水花,但是将它砸入到绿水青山中,却能够给老百姓创造看得见的实惠。
现在湿地不光是城区老运河水流入南四湖的生态屏障,还吸引了大量鸟类栖息,其中不乏东方白鹳、大天鹅、震旦雅雀、水雉等200多种珍贵鸟类。
济宁市民
这个钱能花到刀刃上,真正是为老百姓做到造福一方。
天然氧吧。你看天上蓝天白云,多好啊。
来源:闪电新闻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大气污染来源成因与管控对策分析培训会
奋力冲刺四季度,打赢全年攻坚战 |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暨月度工作调度分析会议召开
以案说法丨某环保科技公司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案
助企攀登 | 梁山县打造强企方阵 助企攀登进阶
在看!
阅读量:16.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