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2-12-01 15:02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内蒙古磴口县:引黄滴灌 铺设农田毛细血管 疏通农业发展经脉
来源:磴口县融媒体中心
从春到秋,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田畴沃野里铺满纵横整齐的滴灌主管、毛管,滴出的黄河水滋润着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葵花、苜蓿等农作物铆足劲儿生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多方助推下,磴口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业引黄滴灌技术,逐渐压减过去的引黄漫灌、地下水井灌面积,为农业增产丰收、推动高质量发展,踏出一条引黄高效节水灌溉之路。
磴口县从2013年开始建设引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开展引黄滴灌试点工作,利用乌兰布和灌域原有渠道和湖泊,将黄河水引到蓄水池进行沉淀,再经过泵站提水加压、管道输水等环节,将水源输送到田间地头的滴灌毛管浇灌农作物,实现了水肥一体化,取得农业节水、降本、增效、增收的良好效果。
引黄高效节水灌溉成为农业发展必然选择
磴口县地处河套灌区源头、乌兰布和沙漠东缘,超过2/3的土地处在沙漠里,既有引黄灌溉的优势,也存在干旱缺水的问题。
近些年,黄河沿岸各地因建设发展用水需求量逐年增大,磴口县引黄水量指标基本没有增加;农业开发和生态治理抽取地下水进行大面积井灌,地下水位已达到采补平衡的临界状态。2022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23万亩,黄灌区有耕地81万余亩,其余为井灌区。鉴于此,走引黄高效节水灌溉就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0年,中以防沙治沙生态产业园建成并配套了引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可为3万亩农林地实现供水。圣牧草业公司李双廷说:“今年,我们采用黄河水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农作物1万余亩,滴灌主要用在玉米、甘草、贝贝南瓜等作物上,喷灌主要用在燕麦草、苜蓿等作物上。”
引黄高效节水灌溉符合党和国家政策导向
多年来,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磴口县清醒地认识到农业用水面临的实际问题,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抓住今冬明春农闲时间,加紧实施13.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时调整灌溉方式,大力推广用黄河、湖泊等地表水进行高效节水灌溉,使引黄滴灌工程成为高标准农田的“标配”,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引黄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成果及效益测算
目前,全县已建成引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5处,蓄水沉淀池总容量近97万方,可控浇灌田地4万余亩。正在建设6处,计划2023年春季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届时,全部蓄水沉淀池总容量将达220万方,可控浇灌田地13万余亩,累计投资1.569亿元。
据调查测算,使用引黄滴灌后比引黄漫灌每1万亩年节约用水250万立方,比井灌每1万亩年可减少开采地下水300万方以上,且每亩增收600余元,真正达到节水增效。
通过近些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配套引黄滴灌工程,耕地面积有了增加,地力较建设前提升1个等级,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引黄高效节水灌溉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磴口县以“发展引黄滴灌、压采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为导向,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引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由点向面将引黄节水灌溉方式向乌兰布和沙漠域区纵深推进。
宏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沙金套海苏木包勒浩特嘎查,早在2016年就用上了引黄滴灌,负责人刘小平说:“使用引黄滴灌后,实现了水肥一体化,逐步放弃大水漫灌,种植青贮玉米、葵花等作物,节水达40%—60%,节省化肥20%左右,产量增加20%左右,真正达到省水省肥省工增收的效果。”
通过发展引黄高效节水灌溉,过去的粗放式漫灌逐步向集约型滴灌、喷灌转变,地下水开采使用量也得到压减,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土地产出率和经济附加值都得到了提升,为乡村振兴惠三农、现代新型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阅读量:29.7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