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5日讯 近日,在庆云县渤海路街道于店村芦笋种植基地内,一株株芦笋嫩苗破土而出,长势喜人,村民们喜上眉梢。芦笋种植也成为了惠心惠众党建共同体中心村——于店村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探索农业种植新技术、新品种,对于农民而言存在许多需要攻克的难题。
在于店村党支部人才回引的号召下,两名“80后”在外创业人才——于洪柱、高磊回到家乡,从引进芦笋种植技术,再到育苗、移栽、施肥、杀菌,步步亲力亲为。2022年5月,他们成立农百鲜芦笋种植农场,投资80多万元建起8个种植大棚,开创了于店村芦笋种植先河。
据于洪柱介绍,芦笋属于草本植物,一年种植,多年产收,一般可采摘10至15年,产量逐年递增。进入丰产期后,每亩产量在2吨半左右。销售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供苗企业收购,二是销往各大商超。目前市场供不应求,预计每亩收入不低于5万元。下一步,计划通过采摘、建设冷库生产芦笋罐头等方式扩大销售渠道。
芦笋种植采取“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增收模式,实现种、产、销一体化发展。合作社每亩地给村民基础金800元,盈利之后,还会拿出利润的10%进行二次分红,芦笋在采摘时期,还能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小小芦笋,实现分红+就业,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截至目前,农场芦笋种植面积达到20余亩,带动附近20名农户实现就业。
小小的芦笋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也壮大了乡村经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抓手。
“看到芦笋产业发展得如此迅猛,村里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我们更受鼓舞,今后一定会把村里的大事小事办好,让大家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感受到于店村越来越旺的“人气”,于店村党支部书记于书森高兴地说道。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