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赓续红色血脉 发挥“红色效应” ——吉安吉水县深入推进落实建设红色基因示范区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2-12-16 17:26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赓续红色血脉 发挥“红色效应” ——吉安吉水县深入推进落实建设红色基因示范区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吉水,一方英雄的红色土地,毛泽东、朱德、曾山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光辉革命足迹;共和国开国将军近20位曾在这里战斗过,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在吉水黄桥大桥、枫江东塘、白沙木口农村调查的三大革命旧址,如今已成为吉水县重要红色资源和红色宝藏。

新一届县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吉水县紧紧围绕挖掘好红色资源,用好“红色阵地”;开展好红色教育,激活“红色细胞”;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红色效应”,不断汲取红色力量,谱写好红色新篇,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汇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奋力谱写“四区融合 大美吉水”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源泉。

一是拓展红色阵地,巩固红色标识。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吉水县因地制宜、集中力量,整合现有资源,率先出台《关于创新红色阵地建设巩固拓展机制的方案》,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不断完善红色名村、红色村史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阵地建设、管理和运用,让红色资源活起来。重点打造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吉水的“三大调查”旧址,水南镇水南村等“红色名村”,张文碧将军馆、育贤将军馆等将军馆,螺田小学、阜田小学等红军小学,形成特色鲜明、互为补充的红色阵地。对毛泽东同志旧居、东塘调查旧址、木口村调查旧址、公略县中心县委旧址等传统村落中50余处红色古建筑进行了抢救性维修,争取中央苏区革命旧居旧址保护维修专项资金,让红色文化传下来,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同时建强用好各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水田乡孔巷红色村史馆、盘谷镇红色文化广场等学习实践场所,打造一批红色主题长廊、雕塑、景观等红色文化标识,使红色基因活化为可看、可听、可读、可续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

二是挖掘红色文化,深化红色教育。吉水县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中蕴涵的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动起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线上线下“红色学习角”“红色书吧”,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赋予红色内涵,创新开展“红色走读”等主题活动,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充分挖掘红色阵地蕴含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使之成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没有围墙的红色大学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建立“新长征”退役军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0余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县教体局打造室内室外“红色课堂”,运用“红色读本”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播撒“红色种子”、激活“红色细胞”,用红色基因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三是促进文旅融合,增添发展动能。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同时,把红色资源转变为发展优势,用好青山绿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既致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产业,又让革命老区实现“生态宜居”。吉水县以红色文化为底色,融合本地的绿色生态资源和古建筑、非遗民俗等历史文化,开发涵盖古建文物保护、农娱活动、文化传承、康养休闲等功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文旅之路,实现变“资源”为“资本”。吉水县打造白沙镇木口村——水南镇荷山村等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推动红色景区景点串点成线,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丰富的“红古绿”资源。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要求,坚持合理规划、连片开发,注重红色与古色(庐陵文化研学)、绿色(生态资源旅游)、蓝色(赣江水上旅游)的融合发展,促进文旅、农旅强劲发展。依托木口调查旧址,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有“小漓江”之称的泷江河和古树群,打造生态养生旅游度假区,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参观、研学。

四是聚焦争先进位,赓续红色血脉。毛泽东同志在吉水农村调研“流淌”着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展现出优良的革命精神、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吉水县传承红色基因传承这种斗争精神、革命精神,以融化坚冰的信心、移山破冰的决心、滴水石穿的耐心,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各项工作。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激发争先斗志,持续深入开展“双战”“双统筹”“巩固衔接”等系列扛旗争先活动,在工业发展上,强化链式思维,打赢招大引强攻坚战、项目建设大会战、争资争项突围战,决战双“一号工程”。紧盯电路板、林化香料产业上下游优质项目,制定全产业链扶持政策,全力推进数字声光产业园项目,集聚百家企业、汇聚百亿投入、形成千亿产值。在赓续红色血脉中涵养为民情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抓好生态环保突出问题整治,不断补齐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短板。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rmrbjx@126.com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江西新闻

作者:许春花

阅读量:13.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