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临沂生态环境
2022-12-30 15:21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刚刚!临沂市通报2022年临沂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来源:临沂生态环境
12月30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王鑫同志介绍《2022年临沂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李立新同志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王 鑫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立新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
王鑫通报
1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情况
1-11月,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3,同比改善6.8%,全省第8位,全国168城市第124位、同比前进19个位次,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9天,幅度全省第1。各项大气考核指标均优于省下达的2022年考核目标任务。1-11月,全市水环境质量指数5.53,同比改善1.4%,居全省第11位,国省控断面和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2
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重点突破
一是精准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深化工业治理,完成3261家涉VOCS重点企业治理和1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督促295家企业提升治理设施,对1183家加油站、16家石化和有机化工企业核查整治。拧紧责任链条,建立高值处置机制,确保1小时内掐尖削峰。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修订完善5983家企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工作方案,圆满完成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任务。坚持差异化监管和绩效分级,新增20家B级以上企业,帮扶21家企业成功复核AB级和引领性企业。大气环境质量PM10浓度已经达到二级标准,细颗粒物浓度PM2.5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达标排放。
二是流域水质保障能力得到提升。组织重点断面溯源排查整治,整改水环境突出问题520个。开展汛前沟渠河湖集中整治,2141个隐患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坚持一面一策、工程措施、标本兼治,年内完成54个工程建设。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行动,圆满完成23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和4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地下水分类监管,8个地下水国家考核点位“一点一案”。相对2018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提高了21.6个百分点。
三是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实现良好开局。开展“清废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固体废物非法堆放、贮存、倾倒和填埋。健全收集、贮存、处置网络体系,危险废物收集能力达161万吨、利用处置能力达175.32万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建立医疗废物处置“日报告”制度,确保医疗废物有效收集转运和安全处置。加强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降低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风险。严格建设用地污染地块监管,做好安全利用,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科学谋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印发实施全市“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3
强化生态要素保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送政策入企落实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坚持监管有力度、服务有温度,梳理企业需求,结合网络送策、平台送策,县级干部带队到143家重点企业上门精准送策、服务直达。制定执法监管正面清单,出台轻微环境违法行为警示制度,坚持差异化监管和企业治理绩效分级,新增20家B级以上企业,帮扶21家企业成功复核AB级和引领性企业,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可以享受豁免管控。指导企业提升治理能力,新入库环境治理类项目46个,争取各类上级资金2.49亿元。
二是为重点项目提供生态环境要素保障。动态更新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库,核算大气减排项目111个、水减排项目138个,氮氧化物减排1.91万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0.50万吨、氨氮减排0.051万吨,均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编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建立“两高”项目碳排放替代源清单,开展发电行业碳排放数据质量自查自纠专项行动,督促整改问题企业21家。对腾出的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和碳排放总量指标进行全市统筹,确保了省市重点项目审批和建设进程。
三是整治“散乱污”驱逐“市场劣币”。出台“散乱污”整治方案,完善专班运行机制,压实村居(社区)、镇街、县区三级责任,坚持堵疏结合,梳理“绿色转型、搬迁入园、关闭取缔”三类清单限期整治。共排查“散乱污”企业2631家,其中转型规范105家、停产整治215家,关闭取缔2311家。
4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推进督察整改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制定《临沂市贯彻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倒排工期、随机督查、定期通报、压茬推进,全市7轮次环保督察反馈的237项问题,已完成整改201项。保持执法监管高压态势,统筹市县两级执法资源,坚持清单化执法、交叉执法、非现场执法,开展专项执法11次,随机抽查企业2274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850起。
二是党建引领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探索开展排污交易,用市场手段来提升企业主动治污积极性。印发实施《临沂市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临沂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确权暂行办法》,我市三丰化工通过主动治理减排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成为山东省排污权交易中心挂牌后的首单交易。在全系统开展“创新突破年”活动,提出32个创新突破项目,“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列入国家试点城市,入选第一批国家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授予节约型机关。蒙阴县获评“省生态文明十强县”,并被列为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监督评估试点,费县、蒙阴县成功获评省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沂南县屠宰行业产业集群整体开展清洁生产省级创新试点,全省“南阳实践”试点暨应急演练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全市开展9家“环保管家”、3家“环境医院”服务模式试点。
三是“三项机制”保障攻坚成效。强化考核、补偿、曝光“三维联动”,健全完善激励约束工作机制。考核方面,修订完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问效办法》《临沂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办法实施细则》,约谈问责14个县区、镇街;奖惩方面,发放大气和水生态补偿金2864.8万元、收缴225.8万元,支付流域横向补偿金4719万元,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40件、磋商7件;曝光方面,联合市电视台《环保在路上》播放曝光片44期,每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曝光违法企业,并通报发改、金融等部门,实行信贷约束。二是“四减四增”优结构。编制出台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及2022年度任务清单,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评估、随机督导检查”制度,17项指标116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均达到序时进度。
5
生态环境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
全面构建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牢牢守住环境底线。划定“5+1”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划分39项3类风险等级,一周一排查分析、一月一考核通报,排查化解生态环境风险4744条。
答 记 者 问
李立新回答
01
问题:请问2023年春季空气质量保障有什么具体举措?
答:2022年即将过去,为确保2023年空气质量改善开门红,市生态环境局将在三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是继续坚持科学分析精准管控。进一步完善提升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决策团队力量,强化周边地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测和重污染天气分析预警,常态化做好减排措施落实,严格把关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条件,综合考虑当前防疫形势,做到非必要不应急,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同时继续加大“掐尖削峰”力度,精准研判区域污染高值,坚持市、县区、镇街三级快速联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切实消除污染高值。
二是坚持执法帮扶和差异化管控。积极推进环保绩效分级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鼓励引导重点行业企业争创A、B级和引领行企业,力争第三批次11家企业通过省级验收,同时推进第四批次企业创建工作。动态优化重污染气象应急减排差异化管控措施,对涉及民生需求的131家保障类工业企业和670项省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应急保障,坚决把群众安全过冬、温暖过冬放在首位,助力经济稳定运行。
三是“夏病春治”,提前部署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提升。同步开展春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专项行动,督促重点排污单位更新更换VOC吸附剂,维修维护治理设施,提高收集效率,验证治理效率,对于治理效率达不到要求要更换治理设备,为夏季应对臭氧污染打下基础。
02
问题: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有哪些?
2023年临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紧紧围绕全面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美丽临沂建设为统领,以推进黄河战略为牵引,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行动举措,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临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面启动美丽临沂建设。加快谋划和构建美丽临沂建设指标体系,印发美丽临沂建设规划,推进产业优化绿色转型、能源集约清洁使用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引导企业争创绿色低碳“领跑者”。推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加强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快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运维能力,探索构建村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和管理机制。多路径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抓实生态示范创建,着力打造蒙阴县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积极推动沂南县、费县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二是深入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大气方面,加强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整治提升,强化扬尘精细化管控,加大油气回收和泄漏管控、餐饮油烟治理、秸秆禁烧、机动车尾气治理等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力争PM2.5浓度提前达到二级标准。水环境方面,继续提升“一河一策、一面一策”水质改善保障能力,力争在两年内国控断面水质全面实现优良。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系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重点做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持续做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保障。
三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建立减污降碳协同工作机制,继续做好“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城市工作,紧抓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落实分区管控措施,优化污染治理工艺和节能降碳技术路线,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好碳排放核查和配额分配工作。严格落实“两高”行业碳排放减量替代,推进碳普惠体系建设。
四是执法帮扶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基层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优化环评、执法“正面清单”,严格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综合执法监管制度。强化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落实,强化社会监督。加强生态环境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等试点。规范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监管,继续试点开展环保管家、环境医院、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提高社会资本参与污染治理的积极性。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科学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坚决把问题消除在萌芽、把风险化解在一线,守牢生态环境安全“一排底线”。
咬紧牙关不放松
持续从严抓落实
用责任和担当守护临沂碧水蓝天!
阅读量:23.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