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细数嘉兴古树名木!有伴你长大的那棵吗?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3-03-12 19:00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细数嘉兴古树名木!有伴你长大的那棵吗?

来源:嘉兴发布

嘉兴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古树名木是城市的自然文脉和历史路标,承载了无数嘉兴人的深刻记忆。

这些珍贵的树木分布在城乡各处,树冠相交,亭亭如盖饱经岁月洗礼,见证历史沿革,成为了城市的“活文物”。

古树,是指经依法认定的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经依法认定的稀有、珍贵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据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消息,目前,嘉兴有古树名木698棵,其中,古树有686棵,名木12棵。古树分为三个级别,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为32棵,二级古树(树龄300年以上不满500年)30棵,三级古树(树龄100年以上不满300年)为624棵,遍布在嘉兴五县两区各地。

千年古树惊艳了时光

银杏,素有“活化石”之称,千年长一树,独木也成林。在嘉兴,也有一些银杏古树,它们的金黄惊艳了千年的时光,记录着传说和历史,点缀着岁月和记忆……而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新塍古镇小蓬莱公园内的古银杏和梅花洲景区的两棵银杏树。

从秀洲区新塍镇小蓬莱公园大门走入,穿过门堂,再往右走一段便能看到一株枝干遒劲的银杏树。这棵古银杏栽于梁代,有1500多年的树龄,它是嘉兴最为古老的树木,被称为“浙北树王”。这颗古银杏,虽逾千年,仍然生机勃勃。在三月的春风里,“老树王”又开始了抽枝发芽。

公园一侧就是千年古刹能仁寺,该寺庙与古银杏同龄,历史上几经焚毁,又多次重建,银杏树始终与古寺风雨相守。根据历史记载,1937年日寇从杭州湾登陆,11月19日嘉兴沦陷;1938年农历“五月三十”日寇焚烧能仁寺,新塍东南半个镇全被烧毁,唯独能仁寺大雄宝殿前一雄一雌的两株银杏被保存下来。但遗憾的是,早前雌株因病枯死了,目前存活下来的只剩雄株。

每到深秋时节,寺院一旁的银杏枝叶繁茂,叶片密密匝匝挂满枝头,尽情地张扬着它热情似火的金黄,挥洒着它如诗如画的笔墨。晨钟暮鼓声中,飘落满地的银杏,如翻转的经卷,把能仁寺的禅意渲染到极致。

雌雄双树温暖了岁月

不知是否有人会为小蓬莱那棵雄树千百年来的孤独坚守而觉得惋惜,或许南湖区凤桥镇梅花洲景区内的两棵千年银杏可以弥补这份遗憾。

这两棵唐代栽下的古银杏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一雄一雌,同年栽下。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雌雄银杏的叶子是不一样的,雄树树干直,树冠也收拢着,真的像个玉树临风的美男子,叶子中间有很深的凹痕;而雌树树冠岔开,向外招展,就像个毫不收敛自己美丽的女子。

两树历经千年风雨,如一对恋人,隔河相望相守,默默见证了梅花洲与石佛寺的千年沧海桑田。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地乡人在该地掘得石佛四尊,建寺供奉,得名石佛院。宋代赐名保圣院。明洪武时定名石佛教寺。地以寺名。寺院驻地因被小河环绕,地形如梅花,又名梅花洲。石佛寺经历代修建,规模宏大,为江南名刹。2007年11月石佛寺开始重建,2010年4月18日,石佛寺大雄宝殿举行落成典礼和佛像开光法会。2008年,梅花洲景区启动开发建设,以石佛寺为中心,重建梅花洲八景,成为南湖区的4A级景区。

如今,这两棵古树已成为梅花洲乃至凤桥旅游文化的一张金名片。一树金缕衣,半山黄金甲,当秋季的微风和阳光透过银杏叶,洒下摇曳而灿烂微光,展现出独有的美丽与静谧,当落英缤纷铺就出一地金色地毯之时,此处就会因迎来游人络绎不绝,纷纷古树下留下美丽的倩影。

故乡梓树是最深的乡愁

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常与小伙伴围着参天大树玩耍;几十年后,远远看到那株大树便知此处即是吾乡。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有云:“桑梓之地,父母之邦,造福桑梓,世先生同在乡桑梓。”自古“桑梓”便是家乡的代称,梓树更有子孙满堂的美好寓意。

在新塍镇潘家浜就有一棵唐宪宗时期种植的,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梓树。千年岁月,这棵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梓树扎根此处,见证着朝代兴替、世事变迁。它的年轮上刻着多少离家游子的童年往事,它承载了多少代人对故乡的共同记忆,它又是多少人思念最深处的乡愁……

据了解,这颗梓树生长地原为唐朝所建零宿寺的遗址。零宿寺历经坎坷,解放前庙内文物遭到破坏,庙前的两株梓树其中一株被战火烧毁。1949年零宿寺修理过一次,1952年开始用作地方粮仓,2005年按危房条例,政府整顿拆除此庙,并在此修建了旺梓亭,希望这株留存的梓树得以旺盛生长。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古树保护,秀洲区先后邀请专家会诊此树,并制定保护方案保护这株梓树。

千年梓树在全国都少有,而千年梓树还能开花的则更是少见。潘家浜村这棵梓树保存完好,粗壮笔直的树干、高耸入云的枝桠,树形非常美观。每年4月下旬的花开时节,茂密的绿叶上朵朵鲜花竞相绽放,蓝天白云下一树繁花娉婷袅娜,风一吹,落在地上、飘在河面,为周遭点缀上温柔的颜色,伫立在一树繁花的千年古梓树下,就能感受到时光呈现的美好。

这为潘家浜村打造“桑梓情,养心地,梦里水乡”奠定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新塍这一方水土的滋养下,如今的梓树,已然成了潘家浜村留住乡村肌理、传承民间记忆的“代言人”,也成了嘉兴知名的“网红树”。

百年香樟如今风华依旧

香樟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寓意着吉祥、长寿、幸福、和谐,深受百姓喜爱。而作为嘉兴的“市树”,香樟树的身影在嘉兴可谓随处可见。三月的春风,拂面和暖,送来香樟树的清香,沁人心脾。

嘉兴古城北门外的运河东岸,有一座特别有历史文化意味的建筑院落——文生修道院。走进大门,甬道两旁枝叶繁茂的香樟树,幽静悦目。

踩着历史的回响,欣赏修道院回廊和钟楼的一抹阳光,古树与修道院相辅相成,共同成为了时间的见证者。修道院是拉丁文的意译,是天主教培养神父的学院。据《嘉兴市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法国神父步师加率七名法国修士到嘉兴北门外购地百亩,兴建了法兰西嘉兴文生修道院。1949年之后,修道院解体,嘉兴军分区、地委党校、疗养院先后驻扎此地,1969年划归嘉航公司,但修道院总体建筑和绝大多数树木保存下来。

2013年,文生修道院升级为国家级文保单位。而当年种下的香樟等树木,成为嘉兴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珍贵财富。据嘉兴市2010年调查,文生修道院的古树名木有96棵。其中拥有百年历史的樟树有84棵,还有5棵杉树,4棵榉树,2棵黄杨树和1棵广玉兰。

它们陪伴着文生修道院,历经百年风霜,寂静生长。虽然经历了百年的雨雪风霜,却丝毫没有老态龙钟,依然苍翠蓊郁、朝气蓬勃,一年四季依然保持着苍翠的颜色。站在百年的香樟树下,抬头看到了天空的镂雕,枝丫如夔龙,叶子若浮云,层次分明。那一缕缕的阳光,从树冠上落了下来,光影投在地上,飘忽、斑斓、梦幻,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

每一株古树,都是一段传奇的演绎;每一棵名木,都是一部不朽的巨著。这些树饱经风霜,依然默默地坚守在原地,见证着嘉兴的发展与蝶变。古语有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嘉兴的古树名木是祖先留给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保护古树名木,就是对嘉兴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浙江新闻

阅读量:12.5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