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闪电评论|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 山东绘就向海图强新蓝图

来源:齐鲁网

2023-03-02 08:49

发表于山东

海洋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要地。地处黄河下游、我国东部沿海的山东依海而立、因海而兴。海岸线3500多公里,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毗邻海域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聚焦海洋经济,通过科技创新、海运贸易、生态保护等举措,持续在蓝色大海中拓展绿色发展新空间,不仅海洋强省新路子结出累累硕果——全省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列,而且已成为引领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优势和潜力所在。

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加快全省港口整合。港口不仅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重要支撑,更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作为沿海港口大省,山东的港口资源丰富且具有较强比较优势。近年来,山东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一体化改革、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等举措,加速构建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的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全面释放港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原先分散在各港口的600亿元资产、100多个业务单元“合并同类项”,如今重组为物流、贸易、航运等12个板块集团,推动传统业务向产业全要素集聚转型,7个地市21个港区的6万余名职工成为一家人,从竞争走向合作。2022年,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6亿吨,跃居全国第一,进出口规模突破3万亿元;集装箱量突破370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三位。上述一组数据也充分彰显山东正以港口为支点,与世界各地一起共建开放包容、具体务实、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增进海洋福祉,共享蓝色空间。

围绕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科技创新。现代海洋产业崛起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强劲支撑。近年来,山东一方面加快打造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完善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开展现代海洋产业技术攻关,建设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随着山东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部分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大跨越。《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22》也显示,在全国11个沿海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山东区域海洋创新指数与广东位于全国第一梯次(第二梯次为上海和江苏)。另一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着力实施《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近年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全部完成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发展城市工作任务并通过国家总考核,实施示范项目89个,完成投资44.3亿元。全省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海洋矿业6个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增至59个,超过全国总数的1/3,现代海洋产业已成为山东新动能增长中坚力量。

围绕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人海和谐美丽海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和重要内容。近年来,山东把海洋生态文明纳入海洋开发总体布局,以全面落实“湾长制”为平台,以坚决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为抓手,创新陆海综合治理机制,统筹推动陆源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2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90%左右,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完成渤海攻坚海洋生态修复任务,整治修复滨海湿地4675公顷。黄河口、莱州湾、庙岛群岛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呈改善趋势,各类海洋保护区优良水质面积显著增加。同时,为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还专门印发了黄河国家战略重点工作任务台账和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以指导和规范全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目前,东营、威海两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申报项目入围2023年度中央财政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候选名单。另外,山东还在全国率先建立全海域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率先实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海洋生态安全生命线不断夯实筑牢……山东海洋资源优势正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奔向深蓝走向一流。

向海图强,乘风破浪。面向未来,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山东,定会继续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进一步做好“港口、产业、生态”这三篇大文章,聚焦陆海资源统筹开发,向大海要资源、寻财富、求发展,向海洋挖潜力、要质量、求效益,绘就新时代齐鲁大地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画卷!(文/刘纯银)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来源:齐鲁网

地评线

阅读量:39.5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86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