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闪电评论丨沿着胶济铁路 读懂山东之美

齐鲁网

2023-03-16 19:43

发表于山东

胶济铁路作为齐鲁大地上的第一条铁路,东起青岛,西至济南,从1904年全线通车至今,见证了中国近百年历史的艰辛,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2023年3月16日,“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暨“行走百年胶济、高铁环游齐鲁”宣传推介活动在济南启动,搭乘500多名体验游客和媒体记者的首趟冠名列车从济南西站缓缓驶出,开启了一次令人难忘的探索之旅。

百年风雨路,如今再出发。今年2月,山东启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亮出了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和“十大展示带”建设的蓝图。胶济铁路作为其中的重要线路,承担起了串联沿线4市17县(市、区)文旅资源的重要使命。接下来,让我们登上列车,沿着胶济线走下去,看看不一样的山东之美!

沿着胶济线,看到的是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钟灵毓秀的齐鲁大地上,历史文脉源远流长,古圣先贤人才辈出,古籍典藏卷帙浩繁。在此基础上,山东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助力传统文化“两创”发展。

深入实施“山东文脉”工程,“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复制回归珍稀汉籍1600余种,启动编纂6000多种、13亿字的大型文献《齐鲁文库》,立起新时代山东的“文化泰山”。

山东是孔子的故里,也是儒学的发源地。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正逐步成为不同文化互动和交流的重要窗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铺路架桥。

2022年初,山东发布《“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力争到2025年,“山东手造”产业体系健全完善,创建国内知名的山东手造领军品牌50个以上,形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手造产业集聚区。

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东行动,大力推进“海岱考古”,用考古发现实证山东文脉在中华文脉形成中产生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

一项项一条条,展现的是山东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山东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齐鲁文化、黄河文化、泰山文化的精神内涵在这里汇聚,借助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传统文化已成为齐鲁大地一张亮丽的名片。

沿着胶济线,看到的是山东的“好客好品”。山东风景名胜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在这里,泰山巍峨耸立,黄河奔腾入海,有济南泉水的甘甜、蓬莱的“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山东也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文化底蕴丰厚。山水与文明在这里碰撞,造就了山东人豪爽热情又知书明理的性格特点,也擦亮了“好客山东”的金字招牌。

深圳小伙到威海游玩7天,满脑子都是好客山东;上海女孩到济南旅游,表示来了就再也不想走;外地女生第一次一个人旅行,爬完泰山写下500字小长文告别山东,并约定下次还要再来……“好客山东”多次登上热搜。游客们的一次次现身说法,既是“好客山东”建设的成果,亦是“好客山东”最好的注脚。

有好山好水,亦有好品好物。在“好客山东”品牌基础上,山东进一步延伸打造“好品山东”品牌,从烟台苹果、乳山牡蛎、章丘大葱、德州扒鸡到潍柴发动机、浪潮服务器,既有衣食住行又有大国重器,一个个山东好品,不仅是感知山东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好代言人。

沿着胶济线,看到的是山东文旅高质量发展未来画卷。旅游总收入从2012年的4519.7亿元,增长到正常年份2019年的1.1万亿元,年均增长13.7%。

培植“雁阵形”产业集群23个、领军企业17个,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7个、省级149个,尼山圣境、融创文旅城、青岛东方影都等地标性项目相继建成。

全省5A级景区达到14个,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家、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44个,旅游民宿集聚区16个。“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上线运行,文化旅游智慧化建设不断加快。

编制实施《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以沿黄河、大运河、齐长城、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文旅融合,红色旅游、博物馆旅游等蓬勃兴起,全省国家级和省级“文旅+”示范基地已达412家。

连续六年举办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发放惠民消费券7.33亿元。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达到12家,7个市入围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山东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绘就山东文旅“诗”和“远方”新画卷。

随着“行走百年胶济、高铁环游齐鲁”文旅列车的缓缓驶出,标志着山东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建设的全面开启。沿着胶济线走下去,感受到的是山东的美丽,历史文化的厚重,是山东文旅产业发展的自信和勇气。一个有温度、接地气,会讲“山东故事”的文化巨人正朝我们缓缓走来。

闪电新闻记者 薛海文 报道

地评线

编辑: 薛海文 闪电评论 穆楠

阅读量:34.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