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4日讯 近日一例因“重度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接受3次宫内输血治疗的特殊新生儿顺利出院,标志着省妇幼首例胎儿宫内输血获得成功,这也是全省妇幼系统首例。
胎儿宫内输血,由省妇幼保健院院长王谢桐引领的胎儿医学团队与新生儿科、超声科、输血科等多学科专家协作完成,填补了山东省妇幼系统此项技术空白,在省内居于领先水平。
2022年6月,临沂的王女士第三次妊娠,27周时在当地医院产检发现胎儿严重水肿,随时可能胎死宫内。在当地医院建议下,王女士来到山东省妇幼保健院胎儿医学门诊。
王女士为罕见的O型Rh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9年前剖宫产生过一子,健康顺利,3年前第二次妊娠,因同时存在抗D和抗C抗体,发生严重新生儿溶血性贫血,胎儿不幸夭折。结合本次妊娠超声及各项检查指标,省妇幼保健院院长王谢桐考虑到胎儿存在重度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能,该诊断通过胎儿脐带血穿刺很快得到了证实。王谢桐牵头的胎儿医学团队立即组织了包括超声科、输血科、新生儿科等相关学科的多学科联合会诊,决定通过胎儿宫内输血进行抢救治疗。由于胎儿水肿,首次输血采用半量输血,成功避免了输血并发症。随后陆续进行三次宫内输血,输血后胎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下降,水肿明显改善。经医护团队严密监护至孕36+5周后,孕妇剖宫产分娩一健康男婴,生后进入儿科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15天,健康出院。
据了解,胎儿新生儿免疫性溶血病是母亲产生了针对胎儿父系来源红细胞抗原的同种抗体,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胎儿表现为贫血、心衰、多浆膜腔积液、皮肤水肿等,新生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黄疸、贫血、水肿、肝脾肿大,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国际输血协会已识别出33种不同的血型系统和339种红细胞抗原,潜在性引起胎儿新生儿溶血的红细胞抗体多于50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抗D、抗C抗体。在RhD致敏病例中,约25-30%的围产儿发生轻至中度的溶血性贫血,如果未经治疗,约25%可发展成重度,可能导致宫内死亡或新生儿死亡。
省妇幼保健院院长王谢桐介绍说,对Rh阴性已经产生抗体的孕妇应加强胎儿宫内状况评估,早期发现胎儿溶血,并及时治疗十分重要。胎儿贫血导致血流黏稠度下降、胎儿脑保护及心脏输出量增加,作为胎儿大脑的主要供应血管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会明显加快,预测胎儿贫血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很高。如果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峰速(MCA-PSV)>1.5 MoM,尤其检测到胎儿积液或水肿征象,高度怀疑胎儿重度贫血,需要脐血穿刺胎儿血液检查确定有无贫血,并进行胎儿输血的相关检查。
王谢桐表示,对于明确病因的严重胎儿贫血,尤其是免疫性胎儿贫血,胎儿宫内输血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胎儿宫内输血技术是通过胎儿血管(主要为脐静脉、肝静脉)向胎儿输血,减轻胎儿的贫血状态、消除胎儿水肿、提高胎儿组织器官的供氧,可以明显改善贫血胎儿的围产结局。宫内输血手术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存在一定手术风险,如穿刺点出血、一过性胎儿心动过缓、胎儿窘迫、宫内感染、胎膜早破、紧急剖宫产和胎儿或新生儿死亡等相关并发症。需要在有丰富经验的胎儿医学中心进行,且需要多学科团队之间的密切配合。
宫内输血主要适用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贫血,除了母胎血型不合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还适用于地中海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微小病毒B19等感染所致的造血异常,双胎输血综合征、双胎之一无心胎等引起的供血胎贫血,胎儿骶尾部畸胎瘤、胎盘血管瘤等引起循环负荷加重所致的胎儿贫血,以及胎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据了解,目前国内可开展此项技术的胎儿医学中心较少,省妇幼保健院院长王谢桐是山东省率先成功开展胎儿输血的胎儿医学专家。此例严重贫血胎儿的成功救治,充分展示了山东省妇幼保健院胎儿医学团队的技术实力。
胎儿医学团队介绍
产三科(胎儿医学亚专科)是山东省妇幼保健院特色专科团队。科室以产科常规业务为基石,危重孕产妇救治为保障,重点开展胎儿医学工作:第一类筛查高风险:唐氏筛查、无创DNA筛查提示高风险,需要进一步做产前诊断的人群;第二类胎儿影像学异常:各类胎儿生长受限(FGR)、胎儿发育异常、胎儿畸形等情况,需要做病因分析、遗传学诊断、胎儿宫内治疗、胎儿宫内手术、产时胎儿手术、出生后需及时小儿外科手术的患者。第三类多胎妊娠:多胎妊娠综合管理,包括:多胎妊娠的孕产期保健、选择性多胎妊娠减胎、各类复杂多胎的宫内监测、双胎输血的胎儿宫内治疗等。第四类其他涉及胎儿的问题:复发性流产、妊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胎儿宫内感染(TORCH、细菌等病原体)、胎儿贫血、遗传病家族史、不良生育史、羊水过多、羊水过少等。其中多胎妊娠管理、产前诊断及取材(绒毛、羊水、胎儿血)、复发性流产、胎儿宫内治疗(孕中期减胎、胎儿宫内输血)等,居省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