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闪电深1度|黄河文化论坛的三重“使命”

来源:齐鲁网

2023-04-19 12:29

发表于山东

最近,两件大事让“山东”成了社交网络上高频出现的关键词。

一是淄博支起的烧烤小炉满负荷运转喜迎八方来客,二是正在东营举办的黄河文化论坛唱响了一曲“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前者自不必赘述,这场现象级的“双向奔赴”型文旅消费狂欢,看上去远未到要画上休止符的时刻;

而这里要讨论的是,一场黄河文化论坛,如何能够联动九省(区)、吸引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山东?

这条润泽万物、滚滚而东的大河,又将向我们娓娓道来一段怎样的故事?

01

黄河入海,重有千钧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营考察黄河入海口,并主持召开了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那一年,在黄河入海口码头,总书记凭栏远眺。他说:“黄河入海流,真是辽阔啊!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实了。”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也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始终是总书记挂在心头的一桩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足迹遍布上中下游九省(区),多次就黄河保护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先后出炉: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随着中央提出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体工作方案》也陆续印发;2021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2022年6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等文件印发;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

一系列旨在保护好、发展好黄河流域的政策举措,如“种子”般陆续撒在黄河两岸,寄寓着绿色的发展远望和勃勃生机;而要让这份远望和生机真正落到土壤里发芽、生长,黄河上中下游每一处流经的省区市都不能免责缺席。

这场论坛,好比一个富有能量的引力场,在全国范围内,将沿黄九省区“攒”到一张“桌”上;在山东境内,也让沿黄九市串珠成线,形成黄河引领的集成发展效应。

02

黄河,是书写中华文化不变的母题

古代文明主要诞生在大江大河流域,在中国,这条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母体就是黄河。

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蕴含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通达求变的创新基因、兼收并蓄的开放理念、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同根同源的家国情怀。

黄河文化论坛开幕式上,一套全面展示黄河文化历史变迁和丰富内涵的著作《黄河文化通览》发布,该书纵览黄河文化的变迁历程,追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在黄河“水脉”之外,构造出一条“黄河文脉”,提供了一个系统性认识黄河、理解黄河文化的崭新切入点。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党中央的重大部署,对于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更是沿黄九省(区)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作为黄河文化论坛的重要成果,4月18日下午,论坛发布了《黄河文化论坛倡议》,呼吁共同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献计出力,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谱写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而将目光转到这场论坛的“东道主”——

黄河在山东流经9市、25个县(市、区),最终在东营入海,滋养了齐鲁大地的五千年文化,见证了齐鲁大地的五千年兴衰。山东黄河流域拥有世界遗产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处,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118项。可以说,黄河水深深融进了山东人的文化基因。

在黄河文化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社科院、山东省委省政府向沿黄九省(区)社科院赠送了《儒典》精选版。这套系统性集成了历代儒学传世文献经典的著作,在去年举办的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首次亮相,是赓续“山东文脉”的一步重要实践。

借由黄河文化论坛的契机,山东得以“以文会友”、进行一场“黄河论道”,文化山东的品格得以溯流而上,以全新的形式“反哺”两岸。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然要从追寻、巩固“母亲河”这个最大的文化公约数出发。一条黄河,串联起的不仅仅是两岸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更是中华儿女对“共同来处”的一种体认。

这场论坛更深的一层意味,在于更大声量地唤醒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的共同文化记忆,让这个成长于黄河流域的民族血脉中的联结感强一些、更强一些。

03

当代演绎续写黄河文化故事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两岸的四时风光也在不断变换。

黄河故事的当代演绎,不断丰富着黄河文化的外延。

譬如,淄博烧烤的这把“火”,已经热热闹闹地“烧”了一月有余,随着后续服务保障动作的不断推出,这把“众人拾柴”的文旅之“火”,更显示出了越“烧”越旺的态势。

最近,淄博更别出心裁地推出了“烧烤周边”文创产品——琉璃制作的淄博烧烤。

小饼卷串里细致地放了一根翠白的香葱、蒜瓣肉上撒的“灵魂小料”粒粒分明……吃不够,带着走,这样高度还原食物本貌的工艺密码其实来自淄博的王牌非遗标签之一:陶琉之乡。

淄博博山早在元、明、清时期就已成为了享誉全国的琉璃制作中心,如今,创意赋能的陶琉产业,更成为淄博、乃至山东的一张魅力文化名片。

借由黄河文化论坛,如淄博琉璃、黄河口草编、德州窑红绿彩等山东沿黄各市的非遗项目,再度被推到了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

作为黄河文化论坛配套活动之一,“沿着黄河遇见海” 沿黄九省(区)手造民俗展同步开幕。来自沿黄九省(区)的非遗传承人、手工艺者都拿出了独具特色的美食及农产品,谱出了一首有着深刻黄河烙印的非遗手造协奏曲。

如青海的土族盘绣,甘肃的酒泉夜光杯雕、敦煌彩塑,宁夏的泥哇呜、砖雕,内蒙古的马头琴、乌拉特铜银器,陕西的凤翔泥塑、社火脸谱,山西的平遥推光漆器、高平绣活、潞绸织造技艺,河南浚县泥咕咕、钧瓷等作品沿着黄河“溯流而下”,不但带来了跨越东西的地域文化碰撞,更让它们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产生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目光交汇。

从黄河非遗手造,到刚刚启动的春季黄河大集,再到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等逐级推进的活动,凸显出山东以文彰旅、以旅促文、最终落到文旅惠民的总体思路。

这场论坛,以“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为主题,较之以往更加突出展示了黄河文化的时代内涵与国际视野。

时刻流动的当代黄河图景恰如一个发展的中国,读懂了这条河,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读懂了中国。而要如何在世界范围内飞速传递的信息流中站稳立场、掌握话语主动权,这场论坛已经提供了许多意蕴丰富的“小切口”传播方案。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大力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掘黄河沿线的文化富矿,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可以说,黄河文化论坛适时提供了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一个对外发声的窗口,让世界看到,黄河正以崭新的当代演绎,续写一部已酝酿了数千载的华夏文明故事。


闪电新闻记者 朱富金 王思淇  报道

来源:齐鲁网

闪电深1度

阅读量:20.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