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春节期间“狂揽”一波关注的黄河大集,又在春日里开集了!
这一次,黄河大集的概念规格持续升级、内涵意蕴不断丰富。
2022年12月23日,山东召开了“黄河大集”工作推进会,由省委宣传部等13个部门共同打造的“黄河大集”品牌亮相。提出黄河大集将按照不同的季节主题,选定清明、夏至、秋分、小年等时间节点,设立春季“春游大集”、夏季“手造大集”、秋季“丰收大集”、冬季“年货大集”,旨在借季节带产品文化集群,打造体现山东黄河文化乡土风情的沉浸式体验区。
山东乡土大集全新升级的构想,在这时已经初见雏形。
如果说春节期间举办的黄河大集,集诸多山东好品于一体,重在烘托起年节时分置办年货、找回年味儿的热闹氛围。那么刚刚启动的春季黄河大集,不仅串联起了山东的沿黄九市,还将沿黄九省(区)“攒”到了一起,共同呈上了一桌民俗文化盛宴。
这一次,黄河不仅奔流汇入渤海,更奔流汇入了世界文化之“海”。
我们或许可以期待,黄河大集将会在一次次的试炼中成长为山东、乃至中国的一个新文旅标签。
这种期待,并非全无根据。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一些周末集市、时令性集市成为游客们不可错过的打卡地点。
如电影《诺丁山》里,休·格兰特用90多秒走过四季的一个经典长镜头,其背景正是伦敦最大的古董集市波多贝罗集市(Portobello Road Market),从二手古董到新鲜蔬果再到特色小吃,小小一条街市浓缩着这个国度质朴的烟火气;
如位于摩洛哥马拉喀什的德吉玛露天广场,这里有北非最大的露天集市,也是全球唯一还在使用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广场。每每随着夜幕降临,广场上逐渐亮起的灯光就开始点燃这处“不眠广场”的热闹氛围,这里也是电影《欲望都市2》中,四位曼哈顿摩登女郎穿梭购物、感受北非风情的取景地之一;
如近期余热未褪的“泰国行”攻略中,泰国最大的周末市场乍都乍周末市集(Chatuchak Weekend Market)也是热门打卡地,网传数据称每个周末有超过20万游客涌入这里;
而原本被认为发源于中世纪德奥的圣诞集市,其一年一度的热闹氛围也早已溢出德语地区,成为英语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圣诞月”必不可少的一种消费娱乐活动。
为什么传统集市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欢迎?
一方面,传统的大型集市往往是本土文化的集大成者,它们“一站式”地浓缩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种文化的精髓。
一杯德国圣诞集市上常见的热红酒,可能浓缩着一部“香料西行”的贸易史;在伦敦波多贝罗集市的彩色房子中间,浓缩着伦敦中产阶级在周末的消费生活与多元移民文化……
另一方面,它们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间的理解门槛,以实物的形式直截了当地呈上了一种直达感官的文化体验。
来自美国的“艾玛”可以在黄河大集上捧起德州的窑红绿彩瓷、河南的钧瓷,零距离感受“CHINA”的味道;来自土耳其的“法蒂玛”可以摸着青海的藏绣、土族盘绣,山东的鲁锦,对比来自“异域”的织造工艺;来自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可以在黄河大集上感受山东吕剧、河南豫剧、陕西秦腔等中国传统戏曲形式……
看着黄河大集上色彩缤纷的民俗产品,不禁想到了当下网络上一个流行的热梗:
广式早茶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brunch”、
泰山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阿尔卑斯山”、
豆花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布丁”
……
那么如果将黄河大集代入这一句式,就可以说它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国风集市”。
大集上,土生土长于黄河流域的手造民俗、特色农产品、美食演艺等,凝结着这条大河数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亦展现出这条大河上中下游地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多元文化样貌。不管对于来自不同地区的国人来说,还是对于来自其他国度的友人来说,黄河大集上的展出,都意味着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体验。
图源:小红书用户@肥仔
而网友们对于“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这句广告词的解构,和此前抖音平台爆红的“XX公主的下午茶”话题的内核极为相似——00后活跃在社交网络上的年轻人,成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拥有空前稳定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对于西方文化、西式生活并不怀有以之为美、以之为尊的心理倾向,而自有一种“清风拂山岗”的定力。
这也是为什么“新中式”“国风”“国潮”“汉服”一类的关键词已经进入当代年轻人的主流生活、成为年轻人的主动选择。据经济日报报道,2011年到2021年,国潮热度增长超5倍,78.5%的消费者更偏好选择中国品牌,“90后”“00后”贡献了74%的国潮消费。需求所在处,消费者会选择用脚投票。
有研究机构认为,2021-2030年的十年时间,将会是属于国潮产业的黄金十年。
“国风”消费,或将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消费通路。
我想,正在起势的黄河大集,也许正站在这股“国风”吹来的风口上。
我们期待这个“国风大集”,在未来能够成为“国内游”“中国游”攻略中必不可少的一处打卡地。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