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规定,现将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自荐(他荐)参评作品基本情况予以公示,欢迎社会各界监督、评议。
公示日期为2023年5月9日至5月16日。
对公示内容有情况反映的,请于5月16日前拨打电话0531—85851569或将反映材料发送至邮箱416604188@qq.com进行反映,附实名。我们将及时处理举报意见,并予以回复,逾期不再受理。
山东广播电视台
生活农科管理运营中心
2023年5月9日
作品链接:
https://sdxw.iqilu.com/share/YS0yMS0xMzg3Njg0MQ.html
作品文稿:
《回家》
【解说】生在台湾,根系山东,乡音难改,血脉相连。
【同期】苑举正:我爸爸妈妈他们一直认为总有一天要回家,咱一定要回家。
【解说】三十三年重回故土,见证时代变迁。
【同期】苑举正:这个黄河被治理成这个样子,中国共产党真的是伟大。
【解说】父母夙愿,家国情怀,两岸统一的信念从未改变。
【同期】苑举正:台湾跟大陆之间的血脉的相连,生命的共同体,是任何人都休想能够破坏的。
【解说】风云际会,赤子归来,跟台湾大学教授苑举正一起回家。
【同期】老家家人团聚现场:回家啦!
片名《回家》
【同期】苑举正:久违了山东!我在飞机上听到的全是山东话,亲切的不得了啊,我好想跪下来亲一亲这个地啊……
【解说】苑举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台湾出生,祖籍山东,是经常做客台湾电视节目的“名嘴”,在网络社交媒体拥有百万粉丝,因为一条短视频被大陆网友关注。
【网络短视频同期】苑举正:咱以后得回家,大陆就是祖国,我是在台湾生长的山东人,爸爸妈妈都是山东人,从小就是吃面食讲山东话。
【同期】苑举正:我1989年的时候,跟我老太爷一起回到我们山东老家探亲,家乡的感觉,有这么一点吸铁石的力量。我在台湾没有根呐。我爸爸妈妈他们一直认为,总有一天要回家,咱一定要回家。
【解说】苑举正的父母1949年离开山东到台湾,海峡相隔,他们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33年前与父亲来去匆匆,对家乡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这一次,他要寻访那些父母反复提起的地方。
【同期】苑举正:压箱底的,这本书可真重要了,这是我爸爸90岁大寿的时候,出的一本祝寿专刊。
【解说】苑举正的父亲苑觉非在台湾一直教授儒家经典,其生平纪念册,是由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孙孔德成题写书名。
【同期】苑举正:我为什么带这本书来回山东呢,抗日义行。我父亲在抗战时期有表现,我觉得很光荣,我想了解一下这个历史。
【字幕】次日 青岛前往曲阜途中
【同期】记者:台湾这样检测一次核酸需要花钱吗?
【同期】苑举正:天哪,这检测一次台币要5000块,人民币要1000多块。我说句良心话啦,中国制度的优秀就在这里,他是顾及所有的人,不管你有什么困难。
【解说】一路畅通,他的第一站是父亲向往的地方。
【字幕】曲阜
【同期】孔府外相见场面:举成、淑君,33年了……这是我侄女,这是苑举成…
【同期】苑举正:翻看中华苑氏族谱:有没有举正?有,有,1960年比利时留学,博士学位,真博士学位,跟蔡英文的不一样。
【解说】念叨着族谱上熟悉的名字,苑举正一路上紧紧牵着侄女的手,去父亲出生的地方,泰安市宁阳县泗店镇柳家楼村探望三叔一家。
【字幕】曲阜前往父亲故居柳家楼村
【画面】见面寒暄,上楼
【同期】苑举成(表弟):不种田了,现在土地都流转了,看咱们大陆变化挺大。
【同期】苑举正:你最大,你后来搞了建筑了,你现在生活很好,样子都变了,原来你们苦得个要命。
【解说】33年前他和父亲回来探亲时,柳家楼的亲人们住在低矮破旧的房子里,几乎都以务农为生,一年收入最多时只有500块钱。8年前几位亲人跟全村400多户一起搬到了新社区,一家人翻看着泛黄的老照片,诉说着两代人分隔两岸的相思之苦。
【同期】苑举成(表弟):我的哥哥今天回来了,我很高兴,我希望台湾早点回归大陆,我也去看我那边亲人,我的亲人也能像我哥哥这样,早点来回咱大陆看一看,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同期】众人喊:回家了!
【同期】央视新闻背景音:佩洛西窜访台湾
【解说】就在苑举正沉浸在家人团聚的幸福中时,一个突发事件搅乱了他的心绪。
【同期】苑举正:我以很沉痛以及愤怒的心情,表达我对于佩洛西执意要串访台湾心里的感觉,这代表台湾将会被大陆孤立,也是我们长期以来最害怕的地方,台湾根本就不是对手,何必要去自己惹麻烦,更没有必要为了佩洛西一个疯婆子而做出了这样的一个结果,你说我能不生气吗?
【同期】苑举正:我内心感觉到无比的悲愤,台湾跟大陆之间的血脉的相连,生命的共同体是任何人都休想能够破坏的。
【解说】彻夜无眠,苑举正在网络社交平台痛批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引发众多网友点赞,后续发布的回家故事、时事评论视频,也备受关注。
【字幕】跟随父亲的抗日足迹前往济宁梁山途中
【同期】苑举正:抗日这两个字是让我们血脉偾张的两个字,居然在台湾成了禁忌了。这个历史课本提都不提,教都不教。
【解说】发生在1939年的梁山歼灭战,我军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歼敌300余人,父亲书中提到的梁山大捷,在台湾历史书中却无从查找。
【同期】苑举正:我来这个地方,独山村,就是为了解有没有梁山大捷这回事。现在不但有,而且我很高兴,梁山大捷还有个纪念馆。我父亲是文人,但是文人被日本人逼得没办法,也只好拿起枪杆子,这个最了不起的事情是我们全民抗日的过程中,我家没有缺席啊。
【解说】梁山是济宁唯一一个沿黄县,在母亲的回忆中,黄河滩区的百姓饱受水患之苦。
【同期】苑举正:我妈妈(生活)的地区。从小就跟我讲,说我们那边家家户户屋顶上有个船,我妈说你不知道,黄河(洪水)一来的时候你不坐船,你连命都没了。
【解说】去年,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全部完成,60万滩区百姓告别水患,安居乐业。
【同期】苑举正:说句良心话,你们这儿的房子,很像美国的房子,美国房子就长这个样子。
【同期】当地工作人员:这个房子在我们县城里面也算是比较好的,它楼与楼之间,楼间距标准都非常高。
【解说】第一次距离黄河这么近,第一次碰触黄河的泥沙,他多想亲口告诉父母,时代变了,黄河变了。家,早已沧海化桑田。
【同期】苑举正:这个黄河被治理成这个样子,共产党真的是伟大,实在是伟大。
【解说】苑举正将回家的片段发布到网络上后,迅速在两岸引发热议。
【字幕】苑举正参访山东多地 了解乡村振兴
【同期】片段1(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苑举正:在整个改建的过程中,先拆后建还是先建后迁?工作人员:边拆边建,我们叫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同期】片段2(青岛市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苑举正:他们是地地道道把农村的环境改成了都市的发展环境,这一点真的是很了不起。
【同期】片段3(泰安市宁阳县)苑举正:这个精准扶贫是啥意思?我是个尿毒症患者,如果不照顾的话,说实在的活不到现在。
【同期】片段4(青岛港)苑举正: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完全是填海出来的,它完全是用电为主,氢能源为主,非常环保,我相信这是未来的趋势,也是世界第一的,做一个中国人与有荣焉啊!
【同期】片段5(青岛市)苑举正:这个海岸线很漂亮,我感觉到简直是五彩缤纷,靓丽异常。
【直播现场】
【解说】台湾著名媒体人唐湘龙邀请他在直播中分享回家见闻。
【同期】台湾媒体人唐湘龙:最近这两次我看苑举正回大陆之后的那种热情澎湃,我很担心你可能就不回来了。
【同期】苑举正:我现在亲眼目睹一场伟大的哲学实验,为什么我喜欢看社区改造?为什么我喜欢强调这个社会平等,为什么我强调共同富裕,为什么这是唯一的哲学实验?因为除了中国这种制度以外,别的地方做不到啊。
【解说】苑举正除了频繁与台湾媒体连线之外,还通过网络社交账号发布动态,开设起跨越海峡的网络课堂,让两岸的年轻人随时了解真实的台湾和真实的大陆,期盼更多人回家的那一刻……
【同期】苑举正(黄河岸边):爸爸 妈妈,正儿回家啦!在黄河边上!我想你们一定听得到!我在台湾很争气,没给咱家丢人呐!
【黑场结束】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