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2023-06-11 22:30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山东省农科院用虫治虫“粮+药”生态新模式在郓城万亩小麦田成效显著
来源:郓城融媒
原标题:郓城万亩工作做好了歇会儿小麦用虫治虫“粮+药”生态新模式走在全国前列
麦收季节,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丁里长街道佀垓村,400亩的蛇床草喜获丰收!这种草,种在麦田里,既能防治害虫,免打杀虫剂,还能增加收益,让生产田变成了美丽的景观田。这一神奇技术就叫生态调控技术,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戈峰研究员历经30多年研究,利用农田生物多样性相生相克原理,率先提出害虫生态调控理论在郓城的生动实践。
戈峰带领团队50多人从62种植物中,筛选出系列既能涵养大量天敌昆虫,又可以有效控制农田害虫的功能植物称之为“态控草”。“态控草”的出现,破解了利用农田生态系统的自然因子控制病虫害的世界性难题,实了从0到1的突破。戈峰介绍说,通过“以草(中草药)养虫”、“以虫(天敌昆虫)治虫(害虫)”,打造田间天敌昆虫田间繁育和贮存自然天敌的“生态岛”,将涵养的天敌昆虫(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转移到农田去控制作物害虫,达到减缓甚至不需要使用杀虫剂就能防治害虫,创建了“粮食+药材(功能植物)”不使用杀虫剂的新模式,从而生产出健康、安全的生态农产品,为人类健康、环境安全奉献了一剂生态“粮药”。
戈峰团队认为,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因病虫危害严重、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而造成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食品农药残留等系列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难题。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农田生物多样性越低,害虫发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单一作物(如小麦、玉米)连片种植,会导致害虫发生越来越严重。为了防治这些害虫,农户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害虫抗药性产生、自然天敌被杀伤,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相生相克关系,导致越用化学农药农田害虫越多的严重后果。
2012年6月12日,戈峰的博士研究生欧阳芳在山东禹城偶然发现了一棵植株上长满了害虫的天敌瓢虫。后经考证,这个涵养大量瓢虫、草蛉等蚜虫天敌的植物,学名叫蛇床草,当地又叫野茴香、野胡萝卜,可以作为自然天敌田间加工厂、贮存间,对农田天敌具有“助迁+繁育+桥梁+存储”的功能,可以周年控制着农田内害虫发生为害。
此外,蛇床在每年的5-7月份开花。其花序大型白色醒目,非常漂亮,是构成美丽田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山东省农科院实施“三个突破”战略以来,在郓城县丁里长街道开展了小麦-玉米田害虫生态调控技术示范和大面积应用,将这项全国主推技术在郓城扎根落地、开花结果。两年来,累计投入经费20万元,应用面积1000余亩次;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50%以上,亩均节约成本40元以上。同时对接上下游农产品和生物农药公司,打造生态农产品,以提升农产品价值和蛇床子的药用价值,为农户带来实打实的经济效益。打造出了‘生产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业标准化’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来源:郓城融媒
阅读量:17.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