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内蒙古通辽市:巴胡塔的“牛”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3-06-15 14:54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内蒙古通辽市:巴胡塔的“牛”故事

来源:通辽在线客户端

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中西部,有一个传奇的乡镇,这里发生过著名的《敖包相会》故事,这里是“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地类型群”发源地;这里的黄牛膘肥体壮、毛色鲜亮,这里的牛肉肉色鲜红、纹理细致,这里的奶食品醇香浓厚、口感细腻;这里拥有全国知名的黄牛交易市场、生意兴隆的活牛超市、郁郁葱葱的饲草基地、享誉周边的奶食品加工厂;这里配套了改良、防疫、治疗、技术推广全方位技术保障队伍;这里仅有5092户、1.6万人口,黄牛头数却多达8.7万头。这里就是巴胡塔。

伊和塔拉嘎查的牛雕塑

巴胡塔,蒙语译为“小草原”。这个地名就充满民族色彩的地区,距通辽市区40公里,304国道、新鲁高速、大郑铁路穿越境内,优越的交通区位、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养殖历史,注定了巴胡塔将会拥有独一无二的“牛”故事。

故事要从60年前讲起

6月6日,巴胡塔苏木伊和塔拉嘎查格外热闹。辽、吉、黑、鲁等各地车牌的车辆排着长队,有序的驶入伊胡塔牛市。每逢3、6、0是伊胡塔牛市的开集日,也是各地客商、养牛户、牛经纪人的赶集日。来自祖国东南西北的他们讲着不同的方言,却有共同的目标——进行一场黄牛买卖。

伊胡塔牛市开集现场

“我们牛市成立于2010年,成立之初的目标是想依托巴胡塔产业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建设面向全国的规范化黄牛交易中心。”伊胡塔牛市经理白岩松说。如今,牛市已经远近闻名,年交易牛头数超50万头,年交易额超50亿元,2022年面对疫情阻挠,年交易牛头数仍超25万头。

伊胡塔牛市开集现场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巴胡塔苏木就作为全国黄牛改良试点乡镇,踏上了黄牛改良之路,历经本交改良、常温人工授精、颗粒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和细管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四个阶段,培育出优良品种,于1990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验收命名为“科尔沁牛”乳肉兼用品种,2002年经国家科委、农业部联合验收命名为“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乳肉兼用品种。

经过60多年,巴胡塔苏木黄牛产业实现了由粗犷向精细、由零散向规模、由落后向先进、由单一生产向多元融合转变。推广使用高繁殖、直线育肥、深度育肥为主要内容的高效模式化养殖技术,创新发展以“购入母牛+短期育肥+线上线下销售”活牛超市模式,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技术精湛的改良员、防疫员、动物医生,建成了规模庞大的交易市场,发展了十余家手工奶食品加工厂,黄牛观光园不断完善,内蒙古新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奶、肉牛一体化全产业链项目二期工程落户巴胡塔苏木。苏木现有50头以上养殖大户630户,100头以上养殖大户50余户,活牛超市100余家,人畜分离养殖小区9个。2020年9月被评为通辽市十佳养牛明星乡镇(苏木)。

伊和塔拉嘎查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号交易区

百兴吐嘎查红石活牛超市

安牧态奶食品

“牛”故事也是“人”故事

在巴胡塔苏木伊和布拉格嘎查伊和宝力高养牛专业合作社内,年仅25岁的福强正在打扫牛圈,40多头牛育肥牛长势喜人。2022年,福强看着家乡蓬勃发展的黄牛产业,毅然放弃“城市梦”,辞职返乡发展标准化育肥,用自己的青春岁月在家乡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人的“乡村梦”。

返乡青年人才福强

“巴胡塔一直以黄牛产业闻名,这是几代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时至今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夯实支部建设、发挥党员作用、做强特色产业,持续激发强村富民的内生动力,齐心协力传承好、发展好‘牛’产业,过上‘牛’日子。”巴胡塔苏木党委书记吉如和说。

苏木党委书记吉如和带领养殖大户观摩学习黄牛养殖

近年来,巴胡塔苏木党委政府结合各党支部实际,分类打造“最强党支部”,健全完善各类规章制度,通过理论学习、外出拉练、现场观摩等各种形式,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带领群众强产业、谋发展。制定《巴胡塔苏木人才工作计划》,通过双向培育方式,吸引和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和基层乡土人才助力产业发展,福强、包永胜等大学生纷纷返乡养牛创业。通过不断的支持和培育,辖区内涌现出“致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杨光、“牲畜守护神”动物医生苏雅拉图、“明星”牛经纪人白永胜和乌兰朝鲁、“安牧态”创始人乌云娜、“年入100万”脱贫户水泉、“养牛能手”白好斯巴根等一系列示范典型户,带领农牧户共同推动苏木黄牛产业高质高效、健康平稳发展。

“致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杨光

“牲畜守护神”动物医生苏雅拉图

“明星”牛经纪人乌兰朝鲁

“养牛能手”白好斯巴根

“安牧态”创始人乌云娜

“年入100万”脱贫户水泉

“牛”故事仍未完待续

凌晨5点,清明一如既往早起喂牛,牛圈里的30多头牛排列整齐,鲜亮的毛色、宽大的背腰,无声的展示着清明坚持了20年的改良成果;均售3万元的价格,回馈着清明20年的不懈努力。

边布拉嘎查养殖大户清明

清明说:“多年来我们苏木政府都非常重视黄牛产业,2003年我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始了改良之路,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今年我遵循政府的指导,进一步优化品种,改进饲养方式,我相信听党话、跟党走肯定错不了。”

2023年,巴胡塔苏木立足实际,提出“1533”肉牛产业发展思路,即锚定打造全国肉牛产业强镇总体目标不动摇,狠抓品种改良、动物防疫、育肥养殖、奶产业发展、饲草料基地建设“五个”重点环节,打造伊和布拉格、乌日都巴嘎布拉格、召根苏莫“三个”肉牛养殖示范嘎查,选树育肥牛养殖、品种改良、挤奶卖奶方面“三百户”典型户。

巴胡塔苏木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肉牛产业发展工作

农牧民挤牛奶

4月份,巴胡塔苏木已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评选为肉牛产业强镇。一是着力发展育肥牛产业。苏木按照“小规模、大群体、自繁自育”思路发展标准化育肥,以伊和布拉格、乌日都巴嘎布拉格、召根苏莫嘎查为重点,培育育肥牛典型户150户,截至目前育肥牛出栏3000头以上。二是坚持抓好品种改良。召开改良员培训班3场次、培训360人次,苏木、嘎查两级改良体系不断完善,冻精市场进一步规范;建立乌日都巴嘎布拉格、伊和布拉格、边布拉嘎查近2000头牛系谱档案,推动信息化管理;积极与市、旗农牧部门协调,引进优质冻精,并引导养殖户逐步淘汰劣质基础母牛,留养优质品种,不断优化辖区黄牛品质,精选70户品种改良典型户进行调牛。三是加快推进奶业振兴。鼓励支持养殖户发展奶产业,挤奶典型户达到70户,日加工牛奶2万斤以上。四是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建设饲草料基地8300亩,其中种植羊草4300亩、紫花苜蓿4000亩,全力保障养殖户饲草供应。五是强化配套服务保障。全面做好春季动物防疫,共免疫牲畜20.75万头、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高标准开展肉牛保险工作,已完成肉牛保险500头、母牛保险1.1万头。

巴胡塔苏木召开2023年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班

防疫员为牛注射免疫疫苗

奶食品制作

伊和布拉格嘎查种植紫花苜蓿

巴胡塔黄牛

面对未来、面对挑战,巴胡塔苏木全体干部职工、居民群众都鼓足勇气和干劲,充满信心和希望,相信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定能续写出一部愈加生机勃勃、灿烂辉煌的黄牛故事,引领推动巴胡塔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内蒙古新闻

阅读量:21.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