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消失的丙察察”和未消失的他们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3-06-01 14:31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消失的丙察察”和未消失的他们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西藏频道

前段时间,自驾人的首部公路纪实纪实电影《消失的丙察察》在全国上映,电影用自驾人的视角记录下“天堂和地狱并存”的进藏公路—丙察察。导演拍摄3年、历时6年,见证了越野人心中终极穿越路的消失与重生。虽然曾经的天险古道“消失”,但驻守在这里的移民管理警察从过去到现在仍然延续着他们的故事。

人间秘境下的“鬼见愁”和警民情

察瓦龙乡作为219国道“丙察察”线上的中点,有着云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兼备着西藏独有的复杂山地地形,森林、雪山、裸岩地,应接不暇地场景转换,让处在这条270公里路上的察瓦龙同时展现出春夏秋冬的风霜雪雨。“一路上不同的地形,拥有不同的气候,你能看到对应气候的景象随着空间的更替不断过渡着,仿佛看到了时间的刻度。”回忆起初来察瓦龙时面对魔幻绮丽的景象,仿佛已成为察瓦龙边境派出所副所长汪文忠此生最无憾的际遇。

察瓦龙边境派出所于2017年底挂牌成立,前身为察瓦龙边防派出所,汪文忠是第一批上点工作的民警,对于他,除了美好的记忆,还有恐怖的经历。彼时的路还很窄,也没有护栏,有些路面甚至20多度的倾斜,稍不注意就掉进旁边万丈深渊。据汪文忠回忆,当时到最近的邓许村,仅仅20多公里的路,他却花了1个多小时,但是,最可怕还是到格日村的经历。

格日村地处察瓦龙乡峡谷之中,除了需要开车途经一小段丙察察线路,还需徒步走7、8公里的沿山凿壁路,这条路最窄处只能通过一匹马。“开展走访工作对我来说轻车熟路,像这样每走一步都惊吓的的扣紧脚趾的走访我还是第一次,当时我就骂骂咧咧地想离开这‘鬼地方’。”糟糕的第一次走访经历,让他内心充满了矛盾。随着走访的深入,他发现这里虽然生活着10多个少数民族,但民风淳朴,大家怡然自得,俨然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因为交通的不便 ,这个世外桃源也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困扰,特别是一些有慢性疾病的独居老人,因为不能够及时拿到药物,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为了解决村里群众的困难,汪文忠每次走访或出警都会带上群众所需的生活用品,充当起临时“快递员”。

走多了、习惯了,渐渐地,他不再惧怕,甚至爱上了这片世外桃源,开车、骑马、骑摩托,能载货的交通工具他都学会如何驾驭,开启“混动”模式穿梭在辖区每家每户。

如今,通往村里的路修好了,但是老百姓却习惯了这个经常来看他们的临时“快递员”,“有事就找汪警官”也成了村里群众的口头禅,这“鬼见愁”的天险古道硬生生的让汪文忠踏平,走进了群众心里。

“死亡公路”上最倔强的坚守

2020年1月9日下午,一辆青海牌照面包车途经“丙察察”线大流沙区域时不幸被飞石砸中,车上7名群众受困,情况十分紧急。察瓦龙边境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往现场救援,该边境派出所所长索朗多带领两名民警举盾牌为掩体,冒着飞石砸落的危险,三进三出从滚石区救出被困人员并拖出车辆。

围观群众记录下了救援全过程,一经发布,在网上引发全民关注,那张三位民警冲进落石区的照片被全网称为“最美逆行者”,也是从这时起,大家才知道丙察察线上一直有群这样默默坚守的移民管理警察。

大流沙区域是指丙察察线上察瓦龙乡路段上一段不过200米长的路。路边山体岩壁裸露,因地质原因,山石极易崩塌滚落,经常因为风振动等原因,大小飞石不断从70度斜坡如流沙般滚落怒江,时有过往车辆在这里被落石砸烂,因此,被当地群众和驴友们称之为“死亡公路”。

“从单位成立到现在,我经历的救援差不多有100多次了。”对于察瓦龙边境派出所所长索朗多杰来说,这样的救援已是稀疏平常的事了,比起这样的救援 ,更惊险的还要属2022年8月那一次。

在同样落石滚落的大流沙区域,为了救出落石区被困群众,他依然选择了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为了不让群众受伤,他用身体做掩体护送群众出来,就在救援过程中,碎石砸向他头部,要不是及时闪躲,后果不堪设想,但是,碎石尖锐的棱角还是在他脸上划出了一道将近20厘米的口子,当下血流不止,这不仅吓坏了同行的民警,更吓坏了被救出的群众,索朗多杰却打趣说道:“一定是老天觉得我在这里呆太久了,想给我烙上难忘的印记,这是荣誉!”

六年如一日的选择,让他早已成为“丙察察”线上众人皆知的“网红”,大家都知道这名舍生救援的的所长,正是因为有他的坚守,老百姓们才有了走过“死亡公路”的勇气。

现在,路修好了,救援随之也少了,但是每天去大流沙区域观察的习惯却深深刻在了索朗多杰的工作生活中,一旦发现天气不对或是存在落石风险,他都会组织民警守住路口,亲自劝阻想通行的车辆。正是因为他这样默默地坚守,让这条“死亡公路”没有死亡,甚至多了坚定和温暖的力量。

最艰难的进藏路也有最温暖的守护

“十天结下的感情,在城市里一辈子也体会不到,这就是旅行路上的故事!”来自云南的游客熊正林曾在朋友圈发出感慨。

2020年5月26日,熊正林和朋友一行9人由云南迪庆前往西藏察隅游玩,途经丙察察公路时突遇山体滑坡,本想返回时,却被另一处塌方挡住了去路,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一侧是高耸的山峰,一侧是湍急的怒江,迫不得已,他们求助了察瓦龙边境派出所松塔执勤点的民警。

当时的执勤点有民辅警和政府工作人员6人,只储备了两天的食物,为避免游客不安,执勤点民警一致决定将新鲜饭菜全部留给游客,自己则用方便面和罐头等速食食品简单充饥。

到了晚上,峡谷里气温骤降,民警们还将仅有的床铺、被子分给了游客。食物吃完,民警们就徒步穿越塌方路段到附近村庄寻找信号求助,解决物资保障。最终,在6月1日路况逐渐稳定的情况下,民警用摩托车将游客送往附近城镇。因为遇见了温暖的人,经历了温暖的事,让这群游客用短短的十天把这群移民管理警察深深刻在了心里。

“因为在光里,所以我也想成为光。”察瓦龙边境派出所教导员谭登戈2021年才来到单位,这些温暖的故事一直感染着他,激励着他也成为了给予温暖的人。进入夏秋两季,察瓦龙乡时常连续降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时不时会有车辆滞留在路上。为了安抚过往车辆,谭登戈总是带着民警徒步穿过塌方区,为过往的车辆说明情况,并为滞留的旅客送去饮料和食物。

去年9月,丙察察线路出现山体塌方,大量车辆滞留在察瓦龙境内,民警如往常一样安抚滞留人员时发现,一辆从云南返乡的车辆上,一名孕妇突然腹痛,考虑到进入察隅县城较远且道路不能通行,谭登戈赶紧联系云南丙中洛边境检查站,开通绿色通道,接力送往云南贡山县人民医院,所幸及时就医,孕妇及胎体才安全无恙。“温暖是双向奔赴的。”这是谭登戈常说的一句话,单位里一面面锦旗也印证了他的这句话。

如今,打开社交软件,讲述丙察察公路的故事,都会出现这群用心坚守的移民管理警察,一张张暖心的图片,一段段惊险的视频,不同的游客记录下了同一群体下的工作影像,成为与丙察察公路分割不开的话题。

电影已落幕,丙察察已重生,在这里的移民管理警察却依然坚守着。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西藏新闻

作者:鲜敢 姜凯峰

阅读量:4.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