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7日讯 莱阳市水系面广量多,主要河道共55条,流域面积2768平方公里。目前,农村河道很大程度上仍保留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原色,多年来受气候和人为活动影响,河道淤积萎缩,部分河道区域生态功能退化,与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群众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对此,莱阳市委、市政府以民之所盼为施政方向,序时开展农村河道整治工作。
坚持系统观念,生态优先,高起点谋划
以河道为单元,强化统一规划。河道项目立项之初,成立河道治理调研组,相关专家现场调研,以河道为单元,广泛征求周边群众意见,根据民意调查结果,深化项目论证和方案比选,正确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近远期的关系,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对项目规划调整优化,结合莱阳现代水网建设,着力完善防洪和生态系统配置。近年来,莱阳市先后投资15327万元,实施了黄家河、朱皋河、滩港河、鹤山河、富水河北支北夏格庄段、玉岱河等6段河道治理,累计治理河长23.575km,河道“舒筋活血,防洪提标”的同时,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供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树立环保理念,质量为先,高标准建设
以河道为单元,强化统一治理。根据河道防洪标准、工程规模、运行方式、生态环保等条件,统筹安排工程实施优先序,做到骨干河道治理和配套项目相衔接、保护和治理相统筹,竭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以黄家河为例,工程位于莱阳市羊郡镇东,治理范围为黄家河莱羊路公路桥至莱阳海阳交界段,治理长度3.5km,建设内容为:河道清淤、护坡、新建防汛路、跨河桥梁、穿堤涵闸、绿化工程等。2021年实施该项目后,黄家河防洪标准提高至10年一遇。如今,黄家河沿岸地区的排涝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可保护两岸1.5万人、3.5万亩农田及附近村庄基础设施的安全;另一方面,经过治理之后,一曲碧水,两岸花木层叠,相映成景,对高水平高质量推进“美丽示范河湖”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起到积极作用,开拓了市域河道治理新局面,成为莱阳市人水和谐生态样板。承袭黄家河综合治理工程理念,2022年以来,莱阳市持续实施朱皋河、滩港河、鹤山河、富水河北支北夏格庄段、玉岱河等5段河道治理。以上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河道防洪能力,保护两岸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等安全的同时,为周边群众休闲再添一好去处,对莱阳市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依托“河湖长”制,全民参与,高水平管护
以河道为单元,强化统一管理。坚决杜绝“重治理,轻监管”现象的发生,2023年,在全省首创莱阳莱西双河长巡河,探索解决“双莱”跨界河流管理难题。目前,莱阳市已实现河湖长制全覆盖,全市共有市级河长8名,镇级河长74名、村级河长503名,各级河长认真落实巡河责任,及时发现解决河湖“四乱”问题,统筹抓好河道水环境改善、防汛等各项工作。打破区域行业壁垒,联合综合执法、公安、环保等部门加强综合执法,构建统筹协同、部门联动的管护格局。对重点区域、重要河段、敏感水域安装监控设施,实现“人巡+智巡 人防+技防”。将“百日清河”行动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结合,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位的一村一段河道管护、垃圾收运处理、公共基础设施维护“三位一体”管护模式。以事关群众利益的居住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市带镇、镇带村,三级梯度开展宣传爱河护河活动,招募巡河志愿者653名、民间义务河长77名、河湖管员624名,激活全民参与度,提升群众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促进河道生态“颜值”与“人气”双提升。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