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山东主题宣传日活动即将盛大开启。作为文化大省的山东,将把最自信、最有魅力的一面展现在全世界面前,一幅壮美的齐鲁文化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文化山东的画卷,当以“海岱考古”为起笔。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山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不可移动文物登录国家数据库3.35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登录286万余件(套)、实际数量558万余件,居全国第三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968处,居全国第一位。
为更好保护利用文物资源,持续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山东深入组织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山东课题研究,岗上遗址、赵家徐姚遗址、西孟庄遗址、跋山遗址、稷下学宫遗址、琅琊台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在实证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构建山东古代历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汶口遗址、城子崖遗址等6项考古发现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山东沿海、威海湾定远沉舰等涉水文物考古,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甲午海战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让考古走出“象牙塔”,服务社会,是时代趋势,也是人民的呼唤。2016年以来,山东省考古发掘工地累计举办公众考古和考古研学夏令营活动240余场次,参与30622人次。利用巡回展览、讲座、多媒体、自媒体等形式,让考古成果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2017年6月,山东省首个公众考古基地在济南章丘焦家遗址揭牌。2022年举办“文明之光——滕州岗上遗址考古发现成果展”“涉水钩沉 赓续华章——山东水下考古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群众走进考古现场感受历史脉搏,进一步激发人们了解文物、保护文物的热情,让文化自信牢牢植根在每个人内心深处。
以“海岱考古”为起笔,山东做好保护挖掘阐发文章,让更多人感受到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之美。
古籍为媒,让“山东文脉”成为齐鲁文化画卷的最美底色。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中华古籍浩如烟海,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脉绵延数千载的历史见证。
近年来,山东通过编纂出版包含《儒典》在内的《齐鲁文库》,集中展示齐鲁文化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价值优势。通过全面研究、保护、辑录和整理出版山东历代传世文献,并同步建设齐鲁文献数字化文库和新媒体传播平台,新时代山东“文化泰山”正在立起。
为寻觅散落海外的中华典籍,山东启动了“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截至目前,合璧工程已调查境外1988家藏书机构,基本掌握了境外汉籍存藏情况;正在开展554家藏书机构的汉籍版本目录编纂工作,已完成36万部境外汉籍的鉴定编目工作,从中遴选并复制回归稀缺汉籍1600余种。
让中华优秀古籍“活起来”“传下去”,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是山东作为文化大省的责任担当。
以文化体验廊道为线,勾勒出“好品山东”的美妙线条。
提起对山东的印象,我们能够收获无数答案。有人会说这里是儒家思想发源地,有着“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有人会赞美秀丽的自然风光,泰山巍峨耸立,黄河从此地奔流入海;也有人会想到山东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的鲁菜还有火爆的淄博烧烤……这些说法确实没错,但总感觉不够全面。将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更好融合在一起,在所有人心中勾勒出文化山东的完整样貌,山东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今年2月,山东启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亮出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和“十大展示带”建设的蓝图,五条文化轴线涵盖的文化体验廊道,覆盖全省16市、93个县(市、区)、1200多个乡镇(街道)、5万多个村(社区)、7000多万人口,总体规模占到全省的70%以上。
“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联通重点景区、遗址遗迹、古城古镇古村等节点,汇集“山东手造、山东智造”优质产品,可看、可玩、可参与、可带走,体验性强,带动性强。
齐鲁大地的文化之美在这一笔笔的勾勒下愈发清晰,一个更加自信、鲜活的山东也慢慢浮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绿水青山间,处处藏着生活的“烟火气”。
齐鲁文化画卷上,既要有绿水青山的自然之美,也不能少了熙熙攘攘的“市井烟火”。在山东,想要体验这种“烟火气”,“黄河大集”是最好的选择。
什么是“黄河大集”?
2022年12月23日,山东召开了“黄河大集”工作推进会,由省委宣传部等13个部门共同打造的“黄河大集”品牌亮相。提出黄河大集将按照不同的季节主题,选定清明、夏至、秋分、小年等时间节点,设立春季“春游大集”、夏季“手造大集”、秋季“丰收大集”、冬季“年货大集”,旨在借季节带动产品文化集群,打造体现山东黄河文化乡土风情的沉浸式体验区。
如今,“黄河大集”已经不仅仅是“好品大集”“年货大集”,还是“文化大集”,集中展现了新时代物质生活的富足和消费品位的提升,成为山东文化和山东手造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正以其鲜活生动的文化魅力,为黄河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蓬勃生机。
黄河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也让“黄河大集”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更好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成为山东文化“两创”的一张新名片。
在向文化强省迈进的道路上,山东深耕齐鲁人文沃土,释放文化“两创”力量,一笔笔勾画出文化山东的壮美画卷。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