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开封市通许县邸阁乡:文化“软实力”变乡村振兴“硬支撑”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3-09-21 18:21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开封市通许县邸阁乡:文化“软实力”变乡村振兴“硬支撑”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南频道

金秋九月,开封市通许县邸阁乡邸阁村被认定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千年古镇邸阁在文化赋能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两年来,邸阁乡深入实施文化赋能战略,不断突出乡村文化的时代价值,让文化“软实力”变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

深耕“乡土”。通许县邸阁乡因东汉末年官渡之战,魏王曹操在此囤粮建东西二阁而得名,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被誉为豫东名镇、商贸重镇、千年古镇。依托千年历史文化资源,邸阁乡以粮仓文化的发掘与保护、传承与创新为核心,谋划了邸阁印象·粮仓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立足“粮食生产、粮食仓储、粮食运输、粮食交易”四位一体的粮仓文化资源系统,实现粮仓文化产品延伸打造,打造中原首家粮仓文化体验、研学、旅游古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规划总投资1.52亿元,成功申请专项债8000万元;弘扬传承百年中医药文化,据通许县《解氏宗谱》记载:清道光年间,解相臣(1838~1925年)行医为业,以种牛痘为特长,为方便老百姓看病,解相臣在积蓄了一定家业后,由交通不便、位置偏僻的游来庄落户邸阁镇,开设“芝瑞堂”中药铺,第二代传承人解青玉“国手无双”,名扬百里。现第六代传承人解军雷挚爱中医事业,立志要将“芝瑞堂”中医药发扬光大。2021年6月,芝瑞堂解氏黑药疗法被命名为市级第六批非遗名录项目。

厚植“乡风”。邸阁乡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广大党员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今年年初,邸阁乡在22个行政村开展“孝善饺子宴”活动,增强了基层组织凝聚力,密切了党群关系,营造了敬老、孝老的文明乡风,搭建了党群、干群之间密不可分的“连心桥”。依托功能日益完善的文化阵地,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道德讲堂”、“墙绘”、“出彩邸阁人”等活动载体,常态化讲好邸阁故事,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完善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以“丧事简办、喜事新办”为切入点,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培育良好家教家风;以志愿服务为依托,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文明实践探索时代精髓,用志愿服务浸润优秀传统。

赋能“乡旅”。邸阁乡聚焦重塑乡村文化新业态,让传统村落、手工技艺、古建遗存、民俗活动等蕴含乡土文化气息的载体“活起来”,不断促进乡村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品牌创意为抓手,聚焦小米醋、烧饼牛肉、咸鸭蛋、桃九红等农特产品,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汇聚创客力量,通过产品文创设计、直播、制作产品推广宣传和举办桃花节、紫藤节等一系列文化节事,推介“邸阁印象”系列优质特色产品,不断提高古镇知名度,用文创打响邸阁生态产业品牌。以特色商业乡村旅游为导向,在原邸阁“绠会”和“三月庙会”的基础上,今年开展了以肘阁、高跷为主的“民俗非遗闹元宵 千年邸阁谱新篇”大型巡演、“千年古镇、邸阁相约”桃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持续制造市场热点,吸引游客,把特色文化、传统手工艺、优势农产品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许县县委副书记、邸阁乡党委书记张合说,邸阁乡下一步将探索形成“以文夯基、以文化人、以文兴业”文化振兴新路径,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新活力,使看得见的乡村风貌、留得住的乡土记忆有声有色,不断夯实新时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根基,做好做实“融”文章,绘就邸阁有颜有品的“诗与远方”。(朱佩娴 徐卫彬)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杨凡 审校:何煜鑫 主编:郭常宏

河南新闻

作者:朱佩娴

阅读量:22.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