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河卫生健康
2023-10-08 21:45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人才工作】如何看待商河县“人才新政2.0”?
来源:商河党建
人才是第一资源。
近年来,各地纷纷念好本地“人才经”,各类人才各显其能,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在引才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意识到,引才为先,留用为本,要多措并举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激发人才发展活力。
这样的背景下,日前,商河县发布《关于加快人才集聚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商河县“人才集聚27条”,以此提高城市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
人才需要的“政策包”
人才政策的推出,最受关注的应该还是其支持经费的多少。
这次商河在人才政策的奖补力度方面,大概是数年以来最高的。
比如,人才引进方面,“一事一议”优先引进顶尖人才,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扶持。对在商河县新申报入选市级及以上重点人才工程的人才个人,一次性给予最高5万元的政府津贴;对入选人才所依托申报的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用人单位,分别给予20-100万元的研发经费支持。
比如,每年评选“人才引领型企业”,授予企业主要负责人“伯乐企业家”称号,并且每家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的引才专项经费支持。对企业新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的,一次性给予最高1万元的政府津贴。对新获得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一次性给予最高5000元的政府津贴。
能开出如此条件,称得上诚意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对毕业三年内新到商河县企事业单位全职工作,或全职回商创新创业的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商河籍毕业生家庭,一次性给予1000元的生活补贴。博士研究生全职进入商河县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进行研究的,给予每人每月5000元生活补贴;博士后出站后留商工作或在商河创业的,给予25万元留商补贴。
商河也考虑到了人才的购房需求,支持人才通过住房公积金、财税、按揭等优惠政策购房,对在商河县申报入选市级及以上创新创业重点人才工程的A-D类高层次人才,在商河新购首套住房用于本人居住的,在市级补贴基础上,一次性给予最高10万元的购房补贴。
这样的举措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商河不仅关心人才的衣食住行日常小事,也为人才提供编制保障、居住落户、配偶随迁、子女入学、政治荣誉等扶持,涵盖了人才关心关注的工作保障、生活服务、政治激励等多方面内容。
经由人才新政,商河向外界传递了这座城市求贤若渴的态度,无疑有助于让外来人口更好地在此安居乐业。
全新人才高地崛起
早在2018年,商河就曾推出过人才新政“16条”,这也被视为人才新政的1.0版。
此后数年里,商河县实施产业人才支撑工程、乡村人才振兴工程、社会事业人才发展工程,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立起“1+3+N”人才政策体系。
几年的时间里,商河县引进培育高技能人才1223人,青年人才拥有量达2.8万余人。仅2022年,商河就新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50余人、青年人才1500余人,申报市级及以上创新创业人才工程40余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现零的突破。
与人才数量的增长形成对应的,则是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
力诺特玻、中建八局等骨干企业增资扩产,金沙河面业、中交四公局、家家悦5.0供应链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红日药业项目试生产,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斯伯特生物、宏业纺织入选济南民营企业100强。
此外,2022年商河县新增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培育“瞪羚”企业1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家,华信自动化、创意银航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庆机械、华信自动化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科源制药、百斯杰生物入选山东省首批科技小巨人企业。
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的营造,高端创新载体的搭建,人才服务保障措施的落实,促进了高水平人才的快速集聚。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的相互成就,是商河最大的发展看点。
站在这个角度上,再来审视商河“人才新政2.0”,也就不难体味其意义所在——不仅仅是此前成果的巩固,也是发展理念的开拓与延伸。
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人才新政2.0”的关注对象并不只是单纯的人才个体。
今年年初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商河县提出持续抓好科技赋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申报创新平台。
这一点可以在人才新政2.0版本中找到对应。
新版人才政策,在政策受众群体上,既有面向人才群体、落到具体个人的奖励补助政策,又有面向企业等用人主体的奖励激励政策。
比如,支持人才以全职或柔性方式来商创新创业,对在商落地转化的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一次性给予最高2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来商、回商创业人员,提供个人最高2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等。
比如,对在商河县创建市级及以上人才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的,一次性给予最高3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县内企业在县外设立独立研发机构、人才工作站的,给予最高20万元的经费支持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政鼓励各类高校、科研院所与商河县园区、镇(街道)、企业,联合打造产业研究院、成果转化基地、科研示范基地等平台载体,对立得住、有特色、成效高的项目,采取事前补助方式给予支持,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50%的比例,给予最高50万元的资金支持。
当然,能有如此魄力,还是因为商河经济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技术、科研人才。
这也是相对于2018年发布的“人才新政16条”,此次新政的最大特点。
当下,区域经济竞争转向科技竞争是大势所趋,如果没有人才支撑,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资源,就难言高质量发展,就面临掉队的危险。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商河县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深入推进“四院”建设,积极培育科技研发、转移和应用机构,全年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46亿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年培育市级及以上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6个。
要想实现经济上的更大发展,要想让创新平台发挥更大作用,都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推动,人才新政的推行,体现出商河对于城市发展的深刻认知。
商河此次大规模延揽高层次人才,也说明商河的产业有了更多承载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和平台,更有利于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未来,商河县将继续在政策的落实落地上下功夫,让广大人才“想来有渠道、来了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创业有保障”,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发挥才干、建功立业的内生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来源:商河党建
阅读量:25.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