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被低估的“小镇青年”

来源:山东宣传

2023-10-17 08:57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被低估的“小镇青年”

来源:山东宣传

这两天,“月薪四千的小镇青年背过万的包”冲上热搜。“小镇青年”和“月薪四千”,这两个被加以强调的词组放在一起,既透露出社会对“小镇青年”购买力的惊讶,也包含着一些城市居民的不解和不甘。

图源丨上观新闻

事实上,前段时间火起来的“小镇做题家”,背后也有这般酸溜溜的味道。

为何会酸?或许是因为并不真正了解“小镇青年”。

“小镇青年”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多数情况下是指居住在三线以下城市、县城或者乡村的年轻人。

“小镇青年”不同于都市青年的活跃奔放,也有别于偏远地方青年的保守封闭,既渴望大都市的繁华与多彩,又留恋小城市的安逸与舒适,因此被网友打上了“小城镇”的标签。

“小镇青年”刚在互联网语境中出现时,多少带点嘲谑的意味、贬低的意思。不过,后来其内涵逐渐发生了改变,成为年轻企业家、青年学者等对“自我身份”的重新定位。越来越多的“小镇青年”对这个称呼不仅毫不避讳,而且充满认同。

这自然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底气。

图源丨视觉中国

01

从2016年开始,三、四、五线城市的消费增速开始反超一、二线城市。

《2023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百强县中进入GDP千亿俱乐部的县域达到54个,中西部千亿县增至10个。经济发展水平更靠前的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0%的GDP。

毫无疑问,那些百亿、千亿和越来越多的经济大县、强县中,不仅有着热气腾腾的生活,还藏着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有经济学家认为,“小镇青年”将成为未来消费市场的主力军。预计到2030年,三、四线城市的居民消费将达到45万亿元人民币。

显然,“小镇青年”的消费能力正在快速增长,并将在未来的消费市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可支配收入多。在大城市固然有可能收入更高,但高昂的房贷(房租)、饮食、出行等日常开销远大于小镇。

我们不妨来算这样一笔账:假设一个年轻人在大城市月入一万,房租两千,吃饭两千,再除去其他花销,那么自由消费就变得“奢侈”了;相比之下,“小镇青年”没有高昂的房贷、车贷,甚至吃饭都常在父母家“蹭一顿”,他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自由消费能力自然要更强大。

时间自由充裕。“小镇青年”大多数是“返乡一族”,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大约65%的“小镇青年”都有过在一、二线城市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因城市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而最终选择回到家乡。

从“车水马龙”的快节奏一下子到了“且听风吟”的慢生活,从“单打独斗”的竞争状态回到“天伦之乐”的家庭怀抱,疲于奔波的身心终于找到了依托与归宿,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有更多的精力倾注到消费体验中。

注重生活质量。《明朝那些事儿》中有一句话:“我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你: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相比,其实都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小镇青年”正是这样,“有钱有闲”之后,他们便自然而然地将心思放在了“取悦”自己上面,更愿意为了自己所爱的事物慷慨解囊,比如旅游、购物、游戏、美食等,这种更自由的生活态度,让“小镇青年”正在成为隐形的“消费巨人”。

图源丨羊城派

02

近年来,随着农业转型升级、小城镇加速发展等机遇的出现,“小镇青年”的年收入呈上涨趋势。“月薪四千”正在成为过去,“背过万的包”却可能成为趋势。

事实上,“小镇青年”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生力量,不可被低估,更不该被低估。

“小镇青年”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对立。

很长时间以来,提到大城市,人们更多流露出的就是向往和憧憬,而说起小县城,“不屑”的情绪恐怕难以掩饰。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曾经坚不可摧和无法逾越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政策引导下,正在逐渐被打破。“小镇青年”的回流既是这一现象的明证,也是这一现象的重要助推力量。“小镇”的潜力越来越被更多人看见与认同。

“小镇青年”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

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尤其培育大批心怀梦想、敢闯敢干的青年,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比如山东,十分注重发挥“小镇青年”的作用,旅游小镇、特色民宿、电商经济等既为青年人带来了发展机会,也助推乡村加速振兴。

浙大博士生李家琦担任乳山市龙角山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带领村民带货致富;荣成海归青年企业家李明潭研发新型海藻生物肥助力苹果种植;德州平原县硕士“粮王”何石宝和他的团队使用新技术、新装备,一个人就可以管理上千亩农田……

“小镇青年”不以环境为局限,而是将小镇当成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和乡镇一起成长。

“小镇青年”的消费观需要引导。

“小镇青年”虽然是支“潜力股”,但收支差距过大的不合理消费行为有时也会出现,需要引导和纠正。

要引导“小镇青年”增强思辨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规避攀比心理,克服享乐倾向,把握好消费的“度”;坚持绿色消费,选择低碳、环保的消费方式,如践行“光盘行动”、低碳出行,等等。

百舸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小镇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期待他们在广阔的“小镇”舞台上都能实现大作为。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山东宣传

【精彩回看】

●食在政首 粮稳国安

●是BGM在动还是你的心在动?

来源:山东宣传 编辑:杨凡 审校:单提词 主编:崔维莉

山东宣传

作者:李振华

阅读量:9.7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