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3-11-04 14:27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湖北宜昌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北频道
一幢幢新式农房色彩艳丽,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鲜花绿草点缀其间,宽敞的街道全部刷黑,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像是走进了旅游风景区……走进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的双泉小区和北门村九子溪小区,不少屋前挂上了“民宿”的招牌。据北门村党支部书记胡荣介绍,房屋建筑风格传承远安文脉,融入现代功能,形成了“双顶双坡四出檐,脊翘梁挑本土色”的远安农房特色,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近年来,湖北宜昌对标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强力推进“全域整治、示范创建、精品提升、未来引领”,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枝江、当阳、远安分别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宜都、兴山、五峰、夷陵分别获评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市累计创建30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湖北宜昌夷陵区百里荒美丽乡村环道。秦先寿摄
规划引领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金秋时节,宜昌夷陵区龙泉镇柏家坪村,乡村公路两旁树木色彩渐黄,秋意渐浓,一步一风景,一眼一画卷。农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果园、菜地、苗圃点缀其间。近年来,该村扎实推进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一条“生态+农旅+和美”观光旅游环线,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打卡,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环百里荒农旅融合示范区沿线村落是宜昌创新样板之一,坚持统筹谋划、规划引领,引导群众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宜昌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全市一张蓝图绘到底,上下行动“一盘棋”。依据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推进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年度计划、若干细化方案以及全市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项目单、进度表,工作开展有遵循、有规范,步调一致。
依据自然基底、山形水势和人口转移规律,统筹三生空间,搞好村庄分类布局,尊重农民意愿,推动建立县域内多规合一的乡村建设规划体系,坚持“在经过规划设计的地方搞建设,建设经过规划设计的项目”,遵循规划,严格管控。
产业联动 开拓幸福乡村新生活
“这些院落古色古香,虽然历经时光洗礼,但是他的工艺和规模还是原汁原味保留了下来。”11月1日, 沿着新修好的“四好农村路”,荆州游客万璐带着家人一路畅游,体验高山农家的闲趣。
乡村美景在路上,稻香清风入画来。万雪所说的院落,唐家院子和乔家院子位于兴山县峡口镇岩岭村四组,湾组共有43户,156人。过去,这里因距村内旅游主通道较远,加之环境缺乏打理提升,未能搭上“岩岭老家”乡村旅游的快车。去年,村“两委”班子成员分组到院落组织召开屋场院子会近30场,收集了43户村民的意见建议,最终确定了两个院落的改造方案。在保留传统院落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美化屋前屋后环境,移载花苗果苗,修建停车场……昔日发展乡村旅游期间“被遗落”的院落摇身变为干净整洁、茶果飘香的新景点,游客纷至沓来。
近年来, 宜昌借鉴浙江未来乡村建设经验,支持各地选择优势突出的村庄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强化组织领导,倾斜资金项目,注重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建设核心场景。鼓励打破行政区划分,高效配置资源,组团式、片区化发展,探索多方参与多元投资的村庄经营新机制新模式,构建城乡一体、数智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打造原乡人增收致富、新乡人投资兴业、归乡人安居乐业的未来乡村共富样板。
枝江市仙女向巷村景色优美
党建引领 共同建设美好新家园
11月2日,枝江市仙女镇向巷村周家咀湾落,透绿的柑桔树漫山遍野,晶莹的水珠挂在颗颗即将成熟的柑桔下,煞是诱人;蜿蜒的柏油路向远处延伸,逐渐消失在了翠绿掩映的柑桔园中。
曾经,向巷村是枝江市3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数年前,这里道路坑洼不平,房屋破旧不堪,垃圾乱堆乱放,人居及生态环境堪忧。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征程中,向巷村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以共同缔造理念指导村级发展:支部创新“九奖九惩”积分制管理办法,实现线上线下奖励400余人次,兑换积分40000余分、物资40000余元,群众逐渐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参与者”变为“共治者”;推动农旅融合产业升级,分别打造周家咀、高大坡等13个核心湾落,逐步形成产业发展、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互促互动的发展生态,打造出“橙瓦白墙路黑亮,桔林如海牧歌扬”的宜人宜居村庄。
如今,向巷村已蝶变成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湖北“十大美丽乡村”、省级生态村、省级卫生村、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
在宜昌,类似党建引领,群众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例子还有很多。西陵区窑湾街道茶庵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蓑衣、斗笠、竹篓,各种各样的老物件,吸引了周围的居民参观、打卡。为了更好保护传承乡村文化,宜昌各地对区域内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调研摸底,支持农耕文化展示馆、村史馆、名人馆等场馆建设,采取多种形式传承和弘扬屈原文化,让美丽乡村建设更具文化内涵。
“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各级党组织引领、带动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宜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全面建立村规民约,推行积分制、红黑榜、诚信档案等做法,弘扬乡村文化,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以群众身边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变“政府办群众看”为“大家一起干”,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共建美好家园。(李伟)
阅读量:18.7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