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闪电新闻
2023-11-20 17:33
发表于山东
近日,“福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消息引起全国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厦门、成都等地纷纷下发通知,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强制要求。在济南,多位家长及老师向记者表示,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对家长和学生不做强制要求。
先来梳理“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发展历程。为了推动各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实现学校安全教育科学化、常态化和信息化,全面提升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2013年,教育部基础一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开展安全教育的相关实验和试点工作,选择适当地区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平台”。
201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关于做好2017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司函〔2017〕9号)中明确要求:深化互联网+安全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随时随处可学安全知识。至此,“学生安全教育平台”网页版开始大规模普及。
2019年12月24日,北京学会安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手机客户端“安全教育平台”通过教育部备案。截至目前,仅安卓系统的装机率已达七亿多次,但五星评分仅为1.2。
再谈“安全教育平台”引发的争议。在2023年11月份之前,绝大多数学校对安全教育平台的学习有硬性考核。班主任为了完成任务,自然将此事强加于家长。不可否认,这款APP里的知识可圈可点、内容紧跟时效,在夏季野泳溺亡、冬季煤气中毒的安全事故高发期,看看视频,答答问卷确实能起到警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相应事故的发生。然而,当可选项成为必选项之后,则逐渐变了味。“我家孩子的参与度为零,好几年都是家长在打卡。”济南一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说起安全教育平台的打卡任务时,她一脸无奈:“孩子自己没有手机和电脑,这种高频率的学习打卡又必须完成,很显然最终会变成家长的任务。”而由家长代为完成的打卡,自然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争议自然接踵而来。
福州率先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济南紧随其后。“对中国教育学会的安全教育平台,重申自主、自愿的原则,切忌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再次重申,安全教育平台使用对学校不做考核,对家长学生不做强制。请一定转达给所有班主任、教师。”这是济南一所学校的内部通知,从中不难理解,强制打卡已经沦为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叫停消息一出,家长欢呼,教师减负,一举两得。
最后谈点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的看法。建立安全教育平台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孩子的安全知识,保护孩子生命安全。因此,家长绝对举双手支持开展有益、有效、有用的安全教育活动,反对的只是形式和任务。取消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并不意味着取消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来讲,应该更加注重组织学生在校集中收看、学习和交流讨论各类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寒暑假等安全事故的高发节点,更应通过各种形式给学生灌输安全理念。作为家长,也要做到与学校的教育同步,让孩子们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文/刘科春)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阅读量:63.8W
2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