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答记者问丨突出科技强审,切实提升自然环境审计质效

来源:山东发布

2023-11-24 21:59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答记者问丨突出科技强审,切实提升自然环境审计质效

来源:山东发布

今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审计厅负责同志介绍山东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助力美丽山东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央广网记者:

在立足山东自然资源禀赋和省域省情实际方面,《关于建立健全山东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意见》和评价指标体系有哪些考量呢?

栾心勇:为了让评价指标体系符合山东实际情况,提升审计结论客观性、权威性,省审计厅在研究起草《实施意见》、编制评价指标体系时,着重有三点考虑:

一是突出区位优势和发展特征。大家都知道,山东兼具大山的厚重、大河的壮阔、大海的灵动,从资源禀赋上讲,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从发展定位上讲,山东正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应对环境承载力相对不足的现实挑战;从各地情况看,不管是从东到西,还是从南到北,山东都呈现出主体功能定位差异显著的特征。基于此,辩证、系统、发展、动态地看待被审计地区发展定位、发展阶段、发展任务、发展要求、资源禀赋等方面差异与问题,既把握整体,纵向分析山东生态文明建设历史变化、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又局部对标,横向比较全国范围内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似地区的发展经验,合理设定评价指标权重和评分方法,在指标设置上力求科学精准,推动各地因地制宜,以高水平生态保护、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是彰显责任担当和攻坚精神。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有不少难题要攻、顽疾要治、硬骨头要啃。对此,山东旗帜鲜明支持鼓励领导干部勇扛重任,对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长期历史遗留问题,勇于担当啃“硬骨头”,以及敢于先行先试、攻坚克难的,给予正面加分,加大正向激励力度。而对存在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大资源损毁、环境监测数据严重造假、干预规避信息化监管等事项,实行负面强制评价,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比如,把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年度考核结果不合格情况列为强制评价负面事项,促进各地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评价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职能作用。

三是聚焦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立足“齐鲁粮仓”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把耕地保护、降碳减污和循环经济发展作为重要评价内容;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洋强省战略要求,把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和黄河三角洲保护修复、美丽河湖建设、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立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把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在此基础上,厘清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任务清单和职责清单,设置20项二级评价指标和90项三级评价指标,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

中宏网记者:

在推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铺开、提质增效方面,山东采取了哪些措施?

夏鹏:2018年以来,山东逐步加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力度,取得明显成效,为美丽山东建设注入新动力。面对这项新事物,省审计厅把制度建设作为战略之举,强化顶层设计和刚性约束,深入推广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手段应用,切实提升审计监督质效。

一是抓制度保障。实施资源环境审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探索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地区领导干部的差异化、特色化审计,推进审计工作创新发展、均衡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制定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业务规程、操作指引等多项制度规范,对审计立项、怎样做准备工作、怎么审、怎么出报告、成果怎么用等流程作出明确具体细化,提升了审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针对审计发现的易发或常见问题,发挥审计结果的警示作用,先后两次会同省委组织部编发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风险防范手册、常见问题提醒清单等,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告知制度,扩大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影响力、权威性。下一步,重点是加快建立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这项工作走深走实。

二是抓科技强审。深入推进智慧审计,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测绘、激光雷达三维建模等先进技术,对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整体画像”,突破空间范围限制,大幅提高审计效率。加快建立跨层级、跨地域、跨行业的审计空间地理数据资源体系,构建起一体化智慧审计时空大数据平台,支持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联网使用。通过该平台筛选问题疑点,锁定审计重点,数据分析疑点核实准确率达80%以上。推广“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组建大数据分析团队,集中对被审计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强化数据关联比对和深度挖掘,变“大海捞针”为“精准撒网”。2022年,“一体化智慧审计时空大数据平台研究与应用”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审计地理信息‘一张图’研究与应用成果”被中央党校评为党政信息化最佳实践案例。

三是抓协同贯通。与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自然资源执法监督配合协作机制,交流重点事项,打通信息壁垒,加强技术合作,对审计中遇到的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问题,由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和专家给予专业性指导。今年,还与省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检察公益诉讼与审计监督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健全落实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持续深化在资源环境保护、国有财产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强化工作联动,实现“1+1>2”的监督效果。

大众日报记者:

请发言人介绍一下这两年开展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情况?效果如何?

夏鹏:这两年,山东紧紧围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任务措施,谋划审计工作,发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规范权力运行、督促责任落实方面的独特作用,深入揭示、系统解决各地资源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有力促进完善生态保护责任体系、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2022年,省审计厅与省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巡视相结合,组织开展了沿黄4市8县(市)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同步开展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情况审计等项目。

通过审计,一是让制度成为“硬约束”。围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制度执行情况、改革推进情况,反映和揭示了部分地区河长制、林长制日常监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和隐患,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增强制度约束力和执行力。如2023年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修订《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进一步细化明确山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范围、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为着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二是让职责划出“硬杠杠”。揭示了部分重点任务落实不力、部分资金分配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移送案件线索33起,督促有关地方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各尽其责抓管理,责无旁贷促落实,实现增收节支、盘活存量资金21.32亿元,促进省市县各级完善制度规范183项,以审计监督权威性和震慑力,促进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绿色发展理念。

三是让资金花在“刀刃上”。审计中,密切关注土地出让金、海域使用金、耕地开垦费、水土保持补偿费、污水处理费等资金征收管理使用情况,黄河滩区迁建、污染防治等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重点揭示了应征未征、闲置浪费、违规处置国有资源、违规“上马”项目、项目效益不佳等问题。如,聚焦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采煤塌陷地治理、河道治理等重点项目,揭示出砂石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未上缴财政、虚报工程量套取专项资金、违法开采出售砂资源等问题。对这些问题,有关地方重拳打击盗采砂石、以生态治理名义建景观工程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让宝贵资金用在助力生态修复保护、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上。

今年,省审计厅又对3市、4县开展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点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进情况,严查因决策失当导致国有资产资源损失浪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等问题。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来源:山东发布 编辑:杨凡 审校:姜东响 主编:张倩

山东发布

阅读量:8.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