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8日讯 榫卯结构是我国工艺文化精神的传承,最早的榫卯工艺可以追溯到大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一榫一卯,一转一连接,都是我国古代工匠凝结了千年的智慧。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常用于建筑、家具中,不使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也能将构架结合得严丝合缝,甚至很多建筑都千年不倒。
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金山党工委金山社区在威海市文登区青少年研学基地开展“榫卯非遗进社区,工匠精神共传承”活动,带领小朋友们学习古人的智慧。
活动现场,志愿者先向小朋友们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榫卯文化,讲述榫卯文化的历史来源、发展历程、技术技巧、艺术价值等方面内容,使小朋友们对榫卯文化有了初步了解。
随后,志愿者向小朋友们发放了组装材料,带领小朋友们亲自体验了榫卯工艺,指导大家如何完成“榫卯”的设计,一凿一锤之间,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在严丝合缝的拼接之中感受中国积木的乐趣。
榫卯不仅连接着木头,更连接的是中国的人文智慧与创造力,此次活动以榫卯文化为切入点,通过亲自动手拼装榫卯,体验中国传统技艺,助力振兴乡村文化振兴,直观感受传统木工工艺的魅力和工匠智慧,引导社区青少年在劳动中增强乡村文化自信,践行乡村文化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