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临邑县邢侗街道“打造‘为民十匠’服务品牌 以‘小微’工作法架起党群‘连心桥’”做法

来源:临邑县融媒体中心

2023-12-18 14:53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8日讯 邢侗街道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聚焦社区治理难点和居民多元需求,立足“小切口”,以“善做匠人、服务为民”为出发点,创新“小微”工作法,打造“为民十匠”社区志愿服务党建品牌,探索“党建+便民”新途径。依托小区公共空间,推动“‘为民十匠’公益市集”进小区,通过组织“搭台”、手艺匠人“摆摊”、群众“赶集”,推动公益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将“工匠精神”延伸至基层治理的各个“神经末梢”,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专业化的各项暖心服务。

谋划部署 建好市集“微平台”

构建社区服务阵地。街道以居民为主体,社区党委为主导,创新“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坚持“开放、融合、共享”理念,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红色驿站、为民小广场等公共区域,打造10处“为民十匠”服务阵地,为公益市集设置便民服务点,创建社区“睦邻”空间,壮大市集参与力量。

搭建犁城社区“为民十匠”服务阵地

建立准入工作机制。坚持街道定标准、强统筹,社区抓落实、强服务的理念,出台《邢侗街道关于推行城市社区‘为民十匠’公益集市进社区的实施方案》,建立服务质量把关、公益项目准入等工作机制,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加快推进社区项目建设。与15名匠人签署“邢侗街道便民服务合作协议书”,通过约定,每周在10个城市社区轮流“出摊”1-2次,切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犁城社区举办“为民十匠”公益市集

优化诉求收集渠道。社区实行“线上+线下”动态收集机制,整合民意收集平台,推动居民需求与党群服务对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优势,通过居民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线上平台畅通宣传渠道。通过红色宣讲、暖心关爱、上门走访等活动项目,搭建线下交流、展示、互助平台,完善“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机制,逐步拓展为民服务半径。

壮大参与 凝聚居民“微力量”

打造多元联动机制。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纽带,以市集为居民自治活动载体,依托“双报到”制度,统筹辖区资源,建立“社区党员+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社会组织+居民志愿者”五社联动自治服务体系,创新引入“红色合伙人”机制,撬动各类资源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带动14家社区商铺,36名志愿者、小区能人在人力、场所、专业服务等方面开展联建共建,为构筑专业服务团队注入强劲的红色动能。
常态维持社区活力。社区常态化、多层次开展“社区智囊团”招募行动,通过线上招募、入户宣传、现场恳谈、才能展示等方式,全面发动200名热心居民主动“亮”身份,“现”才能,根据自身特长参与各项志愿活动,完善23项志愿台账,推动“为民十匠”志愿服务队伍动态更新,区域资源良性循环,不断壮大公益市集社会影响力。

犁城社区开展“社区智囊团”风采展

创新延续发展动力。各社区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实行“服务载体同创、工作思路同商、为民服务同抓”“三同”工作法,每月召集社区“两委”、网格员、公益市集摊主、居民代表开展1次联席会议,以为民办实事为目标,协调各类问题。目前,已开展联席会议5次,解决各类问题32个。

聚焦民需 推动为民“微服务”

匹配居民需求,制定服务清单。坚持需求导向,依托网格走访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征集群众“微心愿”132条,建立“精准挖掘-精细分类-精心研究-精准实施”民需项目服务体系,整合社会资源,突出民生导向,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制定“个性化”服务清单8大类34项。

坚持因地制宜,丰富形式载体。坚持“一社区一主题”,以社区手艺匠人为核心,以居民日常生活与社会基层治理相融合为主线,打造城市社区“为民十匠”特色主题板块,设置义诊、义剪、修马扎、配钥匙、修电车、眼镜维修等10个主题摊位,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实现党群志愿服务零距离的有益探索。目前,“‘为民十匠’公益市集”已开展36次,遍及辖区144个重点小区,共计服务10000余人次。

持续全域发力,构建家园“共同体”。为充分调动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由社区党委领办“搭台”,每季度举办1次“最受欢迎匠人”评选活动,目前,共选出7位优秀匠人作为先进典型进行表彰,不仅提高“红色合伙人”“爱心商铺”美誉度和知名度,更促进各方力量从“参与者”变成“受益者”,从“服务对象”变身“服务力量”,进一步实现社区和居民之间的共赢和良性互动。

临邑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楠 马慧

来源:临邑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马慧 责编:任鹏 审校:杨敏 主编:郭常宏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临邑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马慧

阅读量:25.9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