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21日讯 12月21日,济南市纺织服装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在济南市莱芜区举办。16家企业、高校代表经过前期酝酿和现场对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额3.7亿元。
据了解,纺织服装产业是济南传统优势产业,目前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工业企业78家,全年营业收入超60亿元。然而,今年以来,纺织行业普遍面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不畅通,外贸与内销形势不稳定等难题,不少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疫情过后,挑战与机遇并存。
山东东大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孟玲告诉记者:“我们是一家定制类的服装型企业,设计研发是我们的强项。过去,我们的原料基本是在南方,也会在国外定制一些面料、辅料。但是今年以来,随着各方面成本的增加,我们的企业压力比较大。”
“我们从2005年开始做外贸,生产地毯、地垫等,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德国等三十多个国家,现在也做内销,但是市场总是不稳定,还是希望解决产销衔接的难题。”山东东沃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承木说道。
政府搭台,企业互动。对接会上,各家企业亮优势,摆弱项,部分重点纺织服装企业进行产品推介,供需双方在现场互动交流,不少企业代表很快达成了共识。
“今天在对接会上,我没想到在咱济南本土也有一些性价比很高的纺织类产品。现在我们就已经谈到了几个比较好的合作伙伴,同时也谈到了数字化转型的伙伴,接下来我们会有一些深度的合作,相信对于彼此来说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前景。”孟玲说道。
“你看我们的产品全部都是出口日本的,主要是针织这一类,我之前也了解过元首针织的产品,我看他们今天也来了 ……”济南思迈迩制衣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己的产品所需的材料在济南的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就可以拿货,同时,济南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也会根据其需求进行定制生产,两家企业现场实现签约。
类似于此,对接会当天,就有16家企业、高校代表经过前期酝酿和现场对接,从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额3.7亿元,数家企业达成进一步深化合作意向。搭建桥梁的同时,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也带来一系列政策“干货”。
“比如说,对于当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的,一次性补助30万,对于当年新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一次性补助15万……”在现场,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整合了各单位的利好政策,并进行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详细解读,这让不少企业觉得找到了发展方向,提振了发展信心。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消费品产业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王业农告诉记者:“我们把相关的一些政策整合梳理,针对性地推送给服装纺织行业的相关企业,让他们更好地、更精准地、更快地享受到服务。另外,我们会针对今天签约的所有项目,逐一地进行跟踪,持续跟进服务,力争取得实效。”
据介绍,近年来,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加强产销衔接和产业链配套协作,搭建“济南工业产品供需对接平台”,平台登录注册企业达到1699家,发布工业产品7602种,同时,定期遴选发布《济南优势工业产品目录》,集中对40多种纺织服装类产品进行重点宣传推广,着力推动纺织服装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济南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张吉洪表示:“济南广大纺织战线干部员工不畏困难,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稳步发展,成绩显著、亮点纷呈,齐鲁宏业成为全国棉纺行业百强企业,元首针织进入全国针织30强,天齐平带建成亚洲最大的特种平带生产基地,圣泉集团填补世界石墨烯产业化空白。莱芜区是全国土工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拥有多家针刺无纺布生产企业,东沃环保新材料公司80%的产品出口欧美市场,恒越地毯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优质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下,将有力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材料带动、终端拉动、产业联动、政府互动是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山东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刘建国表示:“我们必须把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立足自身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以人才强企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智能化、数字化为引领,构建企业绿色化、低碳化的发展模式。”
在现场,记者观察到,从上午九点钟到下午三点钟,六个小时的时间里,现场交谈声不断,能够时不时听到企业之间碰撞出的火花,时不时看到企业老板们互加微信……线下的交流让彼此多了满满诚意与信任感。相信,寒冬里的这场对接会会像黎明前的曙光照到每一位奋斗者身上,期待来年济南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上可以春暖花开。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