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山东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位一体”,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来源:济南

2023-12-08 13:56

发表于山东

山东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实施青年教师提升计划,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培养评价,建立青年教师发展的制度机制,着力打造激发内生动力、厚实教学功底、夯实学术根基、促进团队合作的“四位一体”青年教师成长成才之路。

定方向、明目标,激发内生动力促发展

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新环境,尽早确立自己的教学科研方向,尽快实现从“大学生”到“大学教师”的角色转变,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实施了青年教师“六个一”提升计划,量体裁衣,明确青年教师入职三年内需要完成的提升任务,三年后进行提升考核,考核结果为优秀的予以奖励,达不到合格要求的延长提升考核期。

定出计划,提出要求,列出标准,考核有了依据,青年教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方向,激发了青年教师内心成长成才的源动力和潜力,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快速成长为学院教学科研的有生力量。

一对一、全方位,厚实教学功底育新人

在青年教师入职伊始,学院就精心选派指导教师,一对一指导青年教师全面备课,全程听课,参加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通过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沙龙活动,通过听报告、交流研讨、听课说课、磨课比赛,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听”“讲”“读”“赛”等系列综合性活动,在实践中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学院着眼未来,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建立团队协力、教研室发力、学院鼎力、校外专家推力的四级帮扶助力体系,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在四级帮扶助力体系的锤炼中,青年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经过多次参赛历练,自信心进一步提升,并对其他教师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构建起你追我赶的良好教学生态,形成良性循环。

守初心、大视野,夯实学术根基求创新

在马言马,青年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传播者,守好初心,担牢使命,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领域和研究动态,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和学术视角,就需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为此,学院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内外专业学术活动,充分依托尚德论坛、学术沙龙及相关学术会议平台,帮助青年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学术动态,提高学术敏锐性和判断力,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育部基金项目、省级项目、校级项目等科研项目申报,丰富科研经验,增加科研积淀。

学院还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开展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合作,通过参加“立格联盟”马院院长论坛、山东社科论坛、泰山高层论坛等学术会议,拓展学术视野,增进合作研究能力,不断拓展学术视野。通过一系列努力,近几年新进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重团队、凝方向,促进团队合作擘未来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新时代青年教师需要团结协作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共同打好新时代思政育人这场“硬仗”。为此,学院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团队协作学习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团队教学项目、团队科研项目、团队服务项目,引导青年教师注重团队成员反馈和评价,不断提高团队效率和凝聚力,提高团队的满意度和认同度。

学院注重发挥党支部、教研室和学术团队的带动作用,积极吸纳青年教师加入研究团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目前在近十个研究方向中都有青年教师的身影,教学与学术研究项目的团队合作模式,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不负众望,在教学科研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先后获得全省高校精品党课比赛一等奖、山东省思政课教学比赛二等奖、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全省萌新磨课展示二等奖、山东省第二届高校思政短视频大赛三等奖、山东省第九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优秀奖、山东政法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二等奖、山东政法学院微课大赛一等奖、山东政法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以及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山东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研究会重点课题等多个教学科研项目,荣获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山东政法学院优秀教师、思政育人之星、“我最喜爱的教师”等称号。

青年教师是学院的未来,青年教师强则学院强。在新时代新挑战新机遇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完善“四位一体”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发展。 

通讯员 山东政务 报道

来源:济南 编辑:山东政务 审校:孙长征 主编:崔维莉

山东政务

阅读量:17.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