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这些经典国货,真香!

来源:央视新闻

2024-02-06 08:54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这些经典国货,真香!

来源:央视新闻

说起咱的口碑国货,你最先想到的都有哪些?

今晚,《夜读》就带你盘一盘那些可能比你年纪还大的老牌国货!

你知道的,当我们说起它们时,不单是在说一件件商品,还是在说一个民族是如何披荆斩棘的,在说一代代人是如何苦尽甘来的,在说老物件承载的儿时温情与温良传统,在说一刻也未被我们放下的敢想敢闯敢拼劲头……

国货之光,值得被更多人喜爱。2月4日起,央视新闻重磅推出“国货大拜年—2024国货潮品全拼图”融媒体行动。

活动将携手各地政府、国货品牌、电商平台等,共同发现、推广全国各地的“国货潮品”,拼成“国货潮品”中国品牌地图,极有意义!还将持续推出线上线下活动,为大家送出国潮大礼包!可以期待、见证起来了!

14件

经 典 国 货

数数你家有几样‍

01

永久自行车

追忆者苏童与它的交集是:

飞鸽是天津自行车厂的产品,在南方一带比较少见。我们那里的普通家庭所梦想的是一辆上海产的永久或者凤凰牌自行车。

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现在,我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家和医院的路上。

02

回力球鞋

追忆者史铁生与它的交集是:

六十年代没有“耐克”,但是有“回力”。“回力”鞋,忘了吗?买得起和买不起它的人想必都渴慕过它。我还记得我为能有一双“回力”,曾是怎样地费尽心机。

有一天母亲给我五块钱,说:“脚上的鞋坏了,买双新的去吧。”我没买,五块钱存起来,把那双破的又穿了好久。好久之后母亲看我脚上的鞋怎么又坏了,“穿鞋呀还是吃鞋呀你?再买一双去吧。”母亲又给我五块钱。两个五块加起来我买回一双“回力”。

母亲把那双“回力”颠来倒去地看,再不问它的价格。料必母亲是懂得,世上有一种东西,其价值远远超过它的价格。

‍‍

03

蜂花

追忆者乔叶与它的交集是:

突然想起小时候母亲给我洗头的情形。大约每周一回,彼时我的发量称得上是茂盛,这个频次就有点儿过低。我每日里胡天胡地地疯跑出汗,头发里最是容易藏污纳垢的,挨到必须要洗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母亲隔着饭桌都能闻到我头上的酸臭味儿。于是就洗。

此时我脑袋上已经攒了许多“锈疙瘩”,要把“锈疙瘩”梳通,总是要费些劲儿,也总是有些疼的。于是母亲骂骂咧咧,我鬼哭狼嚎。一个像在上刑,一个像在受刑。每次洗也都要用好几盆水,可真是一项大工程啊。

等到渐渐长大,自己知道了干净,我就再也不让她洗头了,自己洗得勤快得很。再后来,就是给她洗头了。用过硫黄膏,用过“蜂花”,到现在,我用的已经是防脱洗发水了。

04

六神花露水

追忆者陈诗苗与它的交集是:

高考浩浩荡荡地如期抵达,我们就如枕戈待旦的战士一般,早已做好了所有准备,一触即发。还记得因为在海南,六月已经十分炎热,而考场的落地扇提前被撤出,吊扇风力微弱,故每个人都有自己解暑的一套方法。

考第一科语文之前,我便拎着个小瓶子兑了半瓶六神劲凉的花露水,往背上颈上通通均匀地喷上,一时间凉意笼上四围,微风拂过,更是神清气爽,精神抖擞。

高考,高考,当时的我们,大概还未深刻意识到,我们再也回不到与它短兵相接的日子。此一别,再无期。

‍‍

05

英雄钢笔

追忆者张燕阳与它的交集是:

在我读二年级时。我的同桌有一支崭新的“英雄”牌钢笔,这在当时可是十分罕有。我见了,眼馋不已,瞅个不防,将这支钢笔偷走了。

我妈见了,问我笔的来历。我涨红着猴腚脸,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我妈看出破绽,脸上便笼上一层寒霜,要我如实招来。我知道一切都瞒不过她,只得如实说了。我妈听罢,气得脸都绿了,浑身发抖,道:“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一世人都落个小偷的坏名声,永远别想在人前抬头走路。”说着,操起紫竹鞭子,将我狠狠揍了一顿。这一次,她打得特下劲。我屁股皮开肉绽,半个月不敢沾凳子。

第二天,我把钢笔还给了同桌。从此,面对再怎么诱人的东西,我都没动过心。

06

大白兔奶糖

追忆者郑自华与它的交集是:

1979年年初,我喜气洋洋地筹办婚事。我结婚发的喜糖蛮实惠的,喜糖里有陈皮糖、花生硬糖、花生酥心糖,在当时都属于很热门的品种。我另外还买到了一斤大白兔奶糖,是准备装进喜糖袋里答谢重要朋友的。

那时一般什锦糖一斤是1.2元,而大白兔奶糖是一斤2.25元,算高级糖了。要知道,一般人的月工资才36元!我将大白兔奶糖分装在十个透明的喜糖袋里,那些“大白兔”在喜糖袋里好像会活蹦乱跳一样。

07

娃哈哈

追忆者李娟与它的交集是:

我搭过一辆羊贩子的小卡车,倒是蛮便宜,只收了我三十块。上车时,后车厢里只系了两只羊,等出了可可托海,就增至十几只。一路上,他见到毡房就停车,做了一路的生意。我无奈地跟着他四处喝茶,帮他牵羊,替他算账,耐心地生着闷气。我对他说:“要是我坐别人的车,现在已经到了县城又回来了!”

他很愧疚。于是到了耶克阿恰,给我买了一瓶娃哈哈。到了桥头,又给我买了一瓶。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爱喝娃哈哈。

08

老干妈

追忆者张佳玮与它的交集是:

我去的好几处华人超市,越到近年,越会在调味料那栏放许多其他的辣椒酱、下饭酱之类,把老干妈放在最低调的地方,比如放满架子最底一排。

我问过为啥,一个店里阿姨的理由,大概意思:

老干妈不管放哪里,大家还是会专门找着买;别的牌子,不放好点的地方,就不一定卖得好了。

‍‍‍

09

清凉油

追忆者余秋雨与它的交集是:

突然,两个蹲在地上工作的“法老人”像是听到有人在说我们是中国人,便抬起头来朝我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用比较生硬的英语说:“你可以和我们一起拍照。”

我立即蹲在他们中间拍了照。他们又从地上捡起两块刻石的残料送给我。我想,这应该付点儿钱,但他们拒绝了,其中一位腼腆地说:“如果有那种中国小礼物……”

他指的是清凉油,在中国到处都有又极其便宜的东西,但在他们那里却是宝贝。法老的后代不在乎钱,只在乎那股清凉的气味。幸好开罗一个中国餐馆的老板告诉过我这个秘密,送了我几盒,我就交给了“法老人”,他们深表感谢。

10

百雀羚

追忆者王威尔与它的交集是:

打开小圆铁盒盖子,一层薄薄的晶莹可鉴人的锡箔纸封住了香脂,有香味穿透了箔纸钻入鼻中,唤起温暖而浓郁的记忆。

母亲婉维每次带我们几个孩子走亲访友,出门之前,总要先用热毛巾给我们擦一擦脸,然后旋开“百雀羚”那圆圆的小铁盖子,用食指抹出少许来,用双手轻轻地把雪白的乳霜均匀地抹开,再用双手柔柔地抹在我们的脸上,那温暖、那芳香,是钻进心底里去的,至今温存依然。

11

海鸥相机

追忆者冯骥才与它的交集是:

大地震的第三天,我鼓起勇气,冒着频频不绝的余震,爬上我家那座危楼……然而我首先要做的,不是找寻衣物或财物,此刻,我只是举着一台借来的海鸥牌相机,把所有真实的景象全部记录下来。此时,忽见一堵残墙上还垂挂着一本日历。日历那页正是地震的日子。我把它扯下来。一直珍存到今天。

12

蝴蝶缝纫机

追忆者故园风雨前与它的交集是:

他们大概是我这辈子见到的最相爱,相爱最久的夫妇。

看看这一床的老衣服,姨父的西装、衬衣、夹克、中山装,还有领带,全都是我姨妈自己做的,用一台蝴蝶牌缝纫机。西装是当时时兴的阔领,两大片摊在胸前。肩膀的夹层里藏着海绵垫子,支到肩膀以外很远的地方……

衣服的好坏我不评价,因为我是很爱我姨妈的。我只记得当时姨父穿起来的样子,上半身像套在一个竖着的牛皮纸信封里,并且失去了脖子。但那不是衣服,那是爱情啊。不然他怎么肯穿。

13

上海牌手表

追忆者肖复兴与它的交集是:

很久没有联系了,年前一个大风天的下午,没有出门,座机的铃声响了,接到的竟然是她的电话,熟悉的声音,即使隔开那么长的时间,隔着那么长的电话线,还是一听就听出来了。

电话里,我们聊了很多,其中就有很多昔日的回忆,花开一般重现在电话筒里。我很想问问她的那块上海牌手表一直戴到哪一年。可是,在你来我往线头多得杂乱无章水流四溢的谈话中,竟然把这块手表的事给冲走了。

放下电话很久,我才想起忘记问这块手表的事了。又一想,这块上海牌手表,已是老古董,她肯定早就不戴了。不过,我相信,能保留着老电话簿,保留着老朋友的友情,她一定也会和我一样保留着那块老手表的。

14

“长虹”等国产彩电

追忆者贾飞黄与它的交集是:

我和我的同龄人,也算是和电视一起成长的一代。最早是“熊猫牌”“上海牌”的黑白电视机,头上顶着天线,脸上挂着旋钮,活像老式收音机的亲戚,靠着天线角度与调频旋钮的“玄学”调试,在一片“雪花点”中艰难捕捉央视主持人的脸……

再后来,国产彩电打破洋品牌的“专宠”地位,“长虹”“康佳”“创维”等满是吉祥的中国名字,价格也透着自家人的厚道,遥控彩电从此飞入寻常百姓家……终于到了今天,变成挂在墙上的薄薄一块玻璃,倒退短短二三十年,这样的电视可算得上是匪夷所思的天工造物了。

我知道,每个村里都有一棵大槐树,夏夜里会有男女老少聚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我也知道,每栋乡村老宅里都有天井,让一家人随时围坐着聊天或者发呆。但城市里没有这些。电视就是城市家庭的大槐树和天井。以此为中心,让人们互相陪伴,四世同堂,三口之家,二人世界,藉由电视,共有同一段时间、同一段心情、同一段生命。

配图 | 综合自视觉中国、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留言区等你分享印象最深的国货之光!!

投稿邮箱:yedu_cctv@126.com

二月,愿所有期待都有回应

立春:一切美好,向春而生

哪句话,曾鼓励了你很久很久?

“爱你的人,会记住你说的每一句话”

请接受对方隔空投送的龙龙龙龙龙……

监制 | 李浙 

编辑 | 王若璐  

©央视新闻

家有五样以上的,赞!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杨凡 审校:李晓 主编:张晓博

资讯24小时

阅读量:13.5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