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2日讯 对文物进行复刻,是完善保护文物,让其蕴含的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途径。在淄博市临淄区有这样一个人,他从事齐文化青铜器研究、复刻20余年,探索多种技法,复刻出多件齐文化代表性青铜器物,有力推动了齐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牺尊是一件战国时期的文物,因为制作工艺高,代表着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所以被称为“国宝牺尊”。淄博市临淄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失蜡法铸造青铜器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贾春德在1986年第一次见到牺尊。这件由3000年前的齐人制作的器物震撼了他。后来,他听说很多人想要关于牺尊的礼品和装饰品,于是就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复刻牺尊和其他齐国青铜器具,让齐文化在现代变得可触可感。
1998年,贾春德决心开始复刻牺尊。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谈何容易。他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没有实物参照物,只能一遍一遍去博物馆测量临摹。为了能详细了解牺尊,1:1还原复刻,贾春德每次都会到博物馆请教讲解员,日积月累,关于这件青铜器的资料就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子里。
复刻青铜器,是一个漫长而又孤独的过程,涉及多门工艺和艺术,包括失蜡法、彩绘、镶嵌、錾刻、错金银等。每一步都在考验着贾春德的耐性和技艺,贾春德在复刻第一件牺尊仿品时,光开模就用了2年6个月的时间。贾春德从13岁起就跟随家人学习制作手工艺制品,从小耳濡目染,这让他坚信只要手中有技艺、心中有坚持,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在这股子意志的带动下,又历经4年左右的时间,贾春德终于在2005年完成了牺尊的复刻。
贾春德告诉记者,他当时把这座牺尊做出来后,心中非常高兴,但是到博物馆跟原版牺尊比对了一下,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修改的地方很多。对于这些发现的问题,他刻苦钻研,反复试验,经过不断改进,终于做出了神形兼备的复刻品,而这前前后后一共历经了近6年的时间。贾春德说:“做出来这个牺尊之后,也算是对传承齐文化,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从事齐文化青铜器研究、复刻20多年,贾春德成功复刻出了国宝“牺尊”、蹴鞠纹铜镜、齐刀币、铜鼎、青铜剑、丙午带钩等一系列齐文化代表性青铜器物。如今,贾春德依然走在探索、创新、复刻的路上,为让大家更生动地观察触摸齐文化青铜器具和了解其背后灿烂光辉的齐文化而思考着、努力着。
闪电新闻记者 张美珠 孙凯旋 王良 临淄融媒 薛原 李国明 报道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