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024-03-13 15:32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菏泽信息工程学校:处处育美 时时育美
来源:菏泽信息工程学校
新华社客户端济南3月13日电(陈俊启、张颖)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山东省菏泽信息工程学校充分发挥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优势,以特色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围绕课程建设、资源载体、教学改革等方面强化美育育人功能,致力于塑造“心美、行美、艺美、技美”的新时代中职生。
学校整合当地人文历史资源,设计“中华美德”“中华传统礼仪”等九大模块,开设“牡丹文创”“东明粮画”等系列美育课程,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X”美育课程体系。如《东明粮画》课程,学生通过认识、制作、赏析粮画,了解了农业生产,传承了粮画技艺,培养了艺术鉴赏能力。
美育课程《牡丹文创》邀请非遗牡丹瓷传承人讲授非遗技法。(赵海振 摄)
以“浸润教育”为着力点,学校高标准塑造校园美育场景,以图版、屏幕、融媒、实物等多种形式建设美育教室、美育廊道、美育墙体、美育橱窗,形成处处育美、时时育美的生动场景;学校公众号开通了“跟我学礼仪”在线美育课程,教师通过视频向学生讲解中国礼仪的审美变迁,增进学生对礼仪文化民族性的认同;学校现有49个与美育相关的学生社团,涵盖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各个领域,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感受到文学、艺术、非遗之美。
同时,学校实施“美育课程+课程美育”教学改革,探索“美育+”跨学科融合策略,将品德之美、勤劳之美、工匠之美、技艺之美等融入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建设了支撑美育教育的智慧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采用情境体验、环境熏陶等,实现美丽中国、中国汉服等美育教育内容“数字化”,寓美于学、寓美于行、寓美于景。
在美育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使菏泽信息工程学校成为首批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并先后获得“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山东省书香校园”等多项荣誉。学校还牵头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20余场,参加国内外艺术交流活动10余次,获省部级以上比赛奖励10余项,特色美育教育已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完)
阅读量:26.9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