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是近年来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不仅是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一种关怀和照顾,更是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农村基层减负情况,再次强调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深入探讨基层减负的重要性、实践路径等,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作用。
当前,基层减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层工作人员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重要桥梁,他们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政府形象的塑造和群众满意度的提升。因此,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真正重要的事情,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山东充分发挥“四进”工作机制作用,组织常态化、起底式摸排基层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问题,推动“点穴式”、精准化整改整治。截至目前,已有154项问题整改完成,29项需长期坚持、持续推进的,均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基层工作人员作为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的稳定和和谐。因此,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对于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青岛,针对村(社区)“牌子多”集中清理整治以来,全市共清理村(社区)各类牌子14万余块,为基层干部服务群众腾出了空间、让出了时间,为基层干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然而,随着国家对基层治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基层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基层减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实践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比如,如何平衡基层减负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如何确保基层减负措施落到实处,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针对基层减负的紧迫性,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优化基层工作流程。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报告,降低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提高基层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山东将围绕从“高效办成一件事”到高效办成“一类事”“每件事”,进一步做好深化细化扩展工作。突出以上率下,从机关单位做起,进一步健全完善高效办文、办会、督查落实、信息报送、调查研究等工作机制。突出“高效”与“减负”相结合,持续为企业群众减负,为基层干部减负,为部门单位减负,努力打造效能政府建设的“山东标杆”。
其次,要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开展业务交流等方式,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同时,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缓解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比如,山东青岛即墨区研究出台了《关于干部素质能力提升“淬金计划”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施“铸魂”“强基”“练兵”三大行动,加强干部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和实战锻炼,帮助干部“脱胎换骨、淬炼成金”,组织干部在一线“练兵”,将各类知识转化为推动工作新思路。
另一方面,还要完善基层工作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奖励机制等,激发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关注基层工作人员的生活需求,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基层工作中。
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续努力、不断探索。山东将进一步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紧密结合起来,督促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真正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