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开乡村振兴“致富锁”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4-03-28 16:59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开乡村振兴“致富锁”

来源: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委组织部

“今天是四义堂村大喜的日子,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拿出近190万元为大伙儿分红。”今年春节前夕,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四义堂村党支部书记齐跃飞向村民们公布了一个好消息。

2022年以来,四义堂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先后创办村集体辣椒生产企业义堂红食品公司和党支部领办的众跃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实现逐年递增,趟出一条辣椒致富路。两年来,合作社累计收入益近600万元,2022年每千元分红500元、2023年每千元分红260元。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头雁领飞,群雁齐追。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充分发挥嘎查村党组织“红色头雁”的引领力,在农村牧区探索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将其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破题之举,不断增强村级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牧民共同富裕注入新活力。

组织搭台强引领 支部作为“创富路”

“嘎查村党组织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已经写入党内法规,如果村党组织不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就是失职缺位。”巴彦淖尔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晓蕊说。

针对村级党组织领导力弱化、集体经济存在空白、农牧业整体发展缺乏后劲等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该市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巩固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制定出台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施意见,农牧、乡村振兴等14个市直行业部门下沉一线靠前指导,从财政、土地、金融、人才、服务五个方面予以政策保障。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何领办?怎么发展?面对全新概念,各级干部心里都没有底。为此,当地先后组织各苏木乡镇党委书记和各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分批到山东烟台、贵州毕节等地,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并邀请涉农高校和“三农”领域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服务团队定期开展实地指导,理清了思路,明晰了路径。

按照“一年试点突破、两年扩面提标、五年应领尽领”总体工作目标,坚持“两级示范”,审慎有序、稳步推进工作。一方面以乌拉特中旗为全市试点旗县,实行整旗示范推进,打造集试点示范、教育培训、乡村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工作经验输出基地,实地培训基层一线干部220多名,为各旗县区工作推进示范打样。另一方面,实行苏木乡镇全面示范突破,每个苏木乡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至少选择1个产业基础较好、支部引领能力较强的嘎查村,开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试点,为其他嘎查村探路开荒。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领办合作社138个,入股总金额3.35亿元,带动7296户农牧民和嘎查村以现金、土地、牧畜等作价入股。

群众参与聚合力 党员示范“带富路”

初春的乌拉特草原,莽莽苍苍、骏马驰骋。在草原深处的乌拉特中旗巴音乌兰苏木巴音宝日嘎查,党支部书记阿拉腾巴雅尔正组织牧民牧放合作社的160多匹蒙古马。

该嘎查是牧区现代化试点嘎查之一,当地牧民以养殖牛、羊、马为生,其中养马户居多,但多为散户,经济效益并不高,产业振兴迫在眉睫。

2021年底,该嘎查党支部牵头领办了阿润策格乳业专业合作社,嘎查以集体草场和部分现有基础设施出资占80%,动员牧民将带驹母马以每匹1万元为1股入股占80%,并与本地乳品企业签订长期专供奶源合同,共同打造“党支部引领+龙头企业+合作社+牧民”运营模式。

“嘎查领办的合作社行不行?”“能挣着钱吗?”合作社成立初期并不是一帆风顺,许多牧民抱着观望态度。作为嘎查党支部书记的阿拉腾巴雅尔带头将自家的母马入股合作社,并号召“两委”成员带头入股。

党员的实际行动让牧民们的信心建立了起来,通过宣传动员,最终38户牧民的166匹蒙古马入股合作社,在第二年年底便迎来了分红。

“2022年出售马驹157匹,收益57万多元”,阿拉腾巴雅尔算了一笔账,“年底为33名入股牧民按每股3000元分红,共分红49.8万元,其余作为嘎查集体经济收入。”

当地农牧民的信心源于基层党组织的凝心聚力,更是对党员干部亲身示范的信赖。为了发动群众积极入股合作社,该市开展“思想破冰谋发展,行动突围促振兴”宣传活动,4000多名嘎查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第一书记组成宣传动员组,坐炕头、蹲地头,挨家挨户做动员,通过“讲、研、辩、算”宣讲合作社政策措施,算经济账、民生账和长远账,引导农牧民打消思想顾虑、抱团发展、增收致富。

党支部从经济发展的“后台”走到“前台”,分散的个体和资产得到重新整合,群众利益、集体利益与合作社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支部开展工作有了抓手,群众对集体有了信赖,“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入社农牧民愈发坚定的自觉行动。

村强民富绘新景 群众受益“奔富路”

杭锦后旗三道桥镇和平村是河套平原腹地一个传统农业村庄,在内蒙古提出奶业振兴的大背景下,该村在2019年整合项目资金和村民入股资金1.56亿元,建起全市首家众筹模式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推行“龙头企业+村党支部+合作社+村民+正常脱贫户”众筹模式,运营收益颇丰。2021年底,入社村民分红640万元,村民户均分红2万元以上。同时,还为村民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打工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并为脱贫户双倍分红,对无能力入股的低收入村民每年给予1500元以上无股分红,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共富路上不能落掉一个人”,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边俊峰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目标就是要让全体村民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实现钱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生活美起来。”

在领办合作社过程中,各嘎查村党组织没有把全部收益都拿来向社员分红,而是建立起一套成熟完备的盈余收益分配体系,将纯收益的80%进行分红,10%作为合作社发展资金、风险防控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经营,10%作为对合作社有突出贡献的激励资金。一方面兑现向村民作出的收益承诺,另一方面为合作社注入发展后劲,实现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通过大力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全市7个旗县区每个苏木乡镇实现了至少培育1个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合作社数量达到行政嘎查村总数的20%,累计为入股农牧民分红1590万元,平均收益率在10%以上,所有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达到10%,50%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杨凡 审校:侯峰峰 主编:郭常宏

内蒙古新闻

作者:周文东 邢皓

阅读量:30.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