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出通告,因网络微短剧《老师不要跑》涉及低俗剧情、软色情等不当内容,决定将其全网下架,并对相关平台上的片段素材进行清理,同时下架了播出该剧的小程序。这一连串动作再次将网络微短剧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微短剧火出圈了。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超过10亿,其中微短剧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日付费用户高达6000万元。火爆的数据无不说明,作为“数字榨菜”的网络微短剧,满足了受众的一部分需求,有受众、有市场,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微短剧之所以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与其叙事创新密不可分。传统长剧往往注重故事的起承转合,铺陈渲染,而微短剧则需要在几分钟内快速吸引观众眼球。因此,微短剧往往采用压缩叙事铺垫、快速设置悬念、直接呈现矛盾冲突等手法,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获得强烈的视听体验。
然而,伴随着火爆,一些乱象也逐渐浮出水面。由于微短剧主要依赖付费订阅盈利,一些制作者为了快速吸引付费用户,不惜采用低俗、色情、暴力等不当手段,甚至涉嫌抄袭、洗稿等违规行为。
2020年,国家广电总局在重点网络影视剧备案后台新增“网络微短剧”类目,并出台内容审核文件,把微短剧纳入监管范围。2022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针对部分内容呈现低俗同质化的问题,下线了两万多部微短剧,有效净化了行业生态。
面对“热”市场,勿忘“冷”思考。如果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利益,仅仅把自身局限在“爽剧”“雷剧”“擦边剧”的窠臼之中,最终只会被受众抛弃。走红圈粉也需合法合规,吸引流量呼唤提升质量,只有不断提升内容的品质与水准,才能真正让观众喜闻乐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微短剧的兴起,无疑为影视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从业者,我们应该积极总结经验,大胆尝试新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在“微”中展现大主题,在“短”中呈现新气象,在“剧”中树立高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丰富作品题材、优化作品结构、提升作品质量,推动微短剧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闪电新闻记者 所森 报道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