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4-02-23 11:14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旅游收入330亿!2023年西昌文旅深度融合势头强劲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
2024年龙年新春,西昌旅游火热,每个景区开启“人从众”的火热模式。初一到初四,西昌登上四川省累计接待游客人次排行榜第二名。春节黄金周8天累计接待游客243.31万人次,旅游收入271009.37万元。
近年来,西昌市用文化元素扮靓旅游景点,用文化作品推介旅游产品,不断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速升级,文旅惠民好戏连台,释放出文化经济新动能,蹚出了一条新时代文旅融合、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西昌路径”。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凉山彝族火把节时隔6年重新回归主城,首届民族电影周、开海节等全年200余场活动应接不暇,节假日期间酒店民宿夜夜“客满”,景区景点处处“火热”……2023年以来,西昌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好剧不断、好戏连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如何“做精”文旅活动,西昌精心梳理了文旅相关民俗、展会、活动,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形成全年文旅活动日历。同时,持续做强“文旅+”品牌,把“文旅+民俗”“文旅+电影”等融合业态贯穿节庆活动始终,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据统计,2023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661.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2.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22%、21.76%,位列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25位,全省39个县市区天府旅游命名县提升建设年度考评从第12位跃升至第2位。
文化赋能,激活新引擎
文旅载体持续建强
山水城相依的西昌,旅游资源众多,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A级景区、3A级景区点缀其中。四季如春的气候,61%的年均湿度和95%的氧生度,让西昌拥有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康养宜居。
有丰富的文旅资源,更需让资源“串珠成链”。近年来,一大批文旅新地标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不仅提升了西昌文旅品牌的知名度,也增强了其产业竞争力。建昌古城的盛大开城、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的正式开馆、全省首个古树名木展览馆的落成,都是这一新篇章的生动注脚。
与此同时,西昌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川兴高山堡等9个重大文旅项目的稳步推进,翟家大院、张家大院等13处古建筑的修缮,都展现了这座城市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而高枧汉晋古城遗址的调查发掘工作、第二批共13处历史建筑的公布及第三批市(县)级非遗传承人、首批非遗工坊、首批州级非遗传习基地的认定,更是为西昌的文化遗产保护书写了新的篇章。
如今,邛海渔家文化、建昌古城文化、礼州红色文化、月华知青文化、高山堡家风家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一批西昌独特历史文化正不断走进大众视线,西昌文旅品牌知名度、文旅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擦亮招牌,提升服务
文旅品牌持续升级
近年来,西昌充分挖掘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打好“山水牌”“人文牌”,以文旅品牌IP打造为突破,建设文旅产业新高地。
图为2023年西昌第六届邛海开海节
要擦亮招牌,更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服务和品质。近年来,伴随着游客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西昌积极完善文体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文旅体验,促进文旅融合提质增效。
旅游环境好不好,游客说了算。为营造良好文旅消费环境,西昌成立行业协会,规范行业自律,旅游市场整治“逢节必涨”现象得到扭转;引进千里走单骑民宿、云里系列、郁锦香、花间归元等高端民宿、酒店,打造“西昌美宿”特色文旅消费场景,全市民宿客栈达600余家;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接待群众21万人次,市图书馆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智慧景区“一部手机游景区”“一码通行”精确推送邛泸景区、建昌古城等景区景点流量信息……一站式、高品质的服务,全面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满意度和品牌认同度,获得了一致好评。
从宏阔的“设计图”到详实的“施工图”,从“大写意”到“工笔画”,西昌的文旅发展正在逐步转化为生动的现实,向世界展现着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交汇,让“诗与远方”从美好的憧憬成为可以惬意享受的体验。当前,西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正进入千帆竞发的重要发展时期,西昌将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真正成为西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阅读量:4.9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