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豪放洒脱的坎门花龙,竟有这样的历史渊源丨龙腾闹元宵·满目春榴岛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4-02-23 16:07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豪放洒脱的坎门花龙,竟有这样的历史渊源丨龙腾闹元宵·满目春榴岛

来源:玉环发布

元宵节临近,台州玉环各地的龙灯已经迫不及待地舞起来了。你朋友圈里哪条“龙”最炫酷?龙腾闹元宵,满目春榴岛。玉环丰富的传统舞龙灯文化你又了解多少?

坎门花龙,亦称为“挵龙”,源于浙江省玉环坎门渔村。每逢节庆活动,渔民们都会自发地组织花龙滚舞活动,表达祈求幸福平安的美好愿景,是浙江独特、具有代表性的舞龙品种。

坎门花龙于上世纪80年代初被收入国家艺术学科重点科研项目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坎门花龙舞形成于明嘉靖年间,具有500多年传承历史。

据说当年戚继光抗倭,由于坎门海岸线长,全歼倭寇难度很大,这时当地一渔家女提出邀集各地舞龙队来坎门共度元宵、诱敌深入的计谋,由戚继光的士兵乔装成舞龙队,以点亮贴有“令”字的灯笼为号,最终一举歼敌。

事后,戚继光举起龙头,带领大家舞出了各种阵势和套路。时至今日,凡龙灯队都必备“令”字红灯;都要到坎门聚舞一番;每逢新春,坎门花龙都要到各地串演慰问;坎门家家户户都要在元宵节“接龙”。这些习俗,都是那时的遗风。

坎门花龙在清代形成规制。“花龙”传称为“已经成正果的海里的龙”,包含着渔民“祭海”“祈佑”的民俗意蕴和节俗喜庆内涵。

花龙滚舞中,最具特色的是“龙绕柱”。八段龙节和龙尾在龙头的带领下,数十根龙柱间环绕腾跃,阵式奇诡、套路不紊,场面热烈,成为独具特色的沿海龙舞代表。

“龙头”动作有:举、甩、扑、腾、转、跳等;“龙尾”动作有:蹲、蹦、逗、引、串、摆;各龙节的动作则以盘、游、翻、钻、串为主。各个环节配合默契,有条不紊,互相顾盼,步调一致。

传统的表演套路有大、小“开门”,“跳三档”“穿针”“翻肚”“打半回”等。

表演时,随着气氛的高涨,只见场上龙头昂然,龙尾腾卷,时而逶迤走串,时而悠然遨游,整个舞蹈豪放奔突、热烈洒脱,表达了渔村节日的欢乐、丰收的喜悦和胜利的欢欣。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杨凡 审校:单提词 主编:李侠

浙江新闻

阅读量:17.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