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5日讯 近年来,东平县水产业发展中心锚定“30万亩生态渔业”发展目标,扩规模、提质量、上水平、强标准、增效果,不断做优、做活“水”文章。去年全年改造提升养殖池塘2.8万亩,养殖亩均年收益1万元以上,水产品产量7.7万吨,总产值22亿元。
调优生产布局,开创渔业发展新格局。助推渔业发展规范化。成立东平县水产业发展指挥部,统筹湖内25万亩、湖外5万亩水面,编制《东平县生态渔业发展规划》《东平县养殖水域滩涂计划》,构建“一湖一洼三片区”生态渔业发展格局。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拥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处,省级以上健康养殖示范场10家,省级种业领军企业、良种场、现代渔业园区1处。
助推水产养殖标准化。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对全县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养殖池塘按照高标准鱼池、道路、水工建筑、管理房、绿化“五高”标准进行改造提升,同步实施养殖尾水达标治理和排放,实现水产养殖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目标。目前商老庄片区已完工,全县2万亩、10片区池改将于下半年全面开工。
助推水产苗种品质化。加大良种繁育和苗种场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汶河湾渔业、大喜渔业等种业企业,实施王八仨养殖合作社甲鱼繁育基地建设、嘉一观赏鱼繁育基地建设等项目,提高良种覆盖率及苗种自给率。目前已拥有省级良种场1处,省级水产种业领军企业1家。
创新生产模式,激活渔业发展新动能。探索“生态养殖”模式。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美国“跑道式”养鱼技术、“流水槽+”尾水处理模式和高密度圈养桶养殖模式,实现养殖密度大、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例如,汶河湾渔业引进美国“跑道式”养鱼技术,每个水槽养鱼4万尾,效益约为传统养殖的7-8倍。志远渔业修建加州鲈鱼高密度养殖车间,建设48个高密度桶,一桶投放6000尾加州鲈鱼苗,每桶毛利率7万元。
打造“智慧渔业”模式。以新湖镇为核心,建设生态渔业服务基地,引入智慧渔业、平安渔业业务平台,实现智能远程控制和养殖设施自动调节,迈出从“汗水渔业”向“智慧渔业”转变新步伐。例如,汶河湾渔业依托现代渔业物联网综合平台,借助智能手机、电脑远程控制,实时监测、调整各项参数,人工成本下降30%。
实施“动静套养”模式。盘活低洼废弃坑塘,推广新湖藕虾混养、商老庄乡稻虾套养“一动一静”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截至目前,全县藕虾、稻虾套养综合面积达15000亩,亩产小龙虾200斤、稻米800斤、莲藕2000斤,亩均销售综合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
加快产业升级,探索渔业发展新优势。集群发展强品牌。立足“一镇一业一品”,做优做强州城黄河鲤精养、新湖藕虾混养、商老庄稻虾套养、戴庙乌鳢、银山鮰鱼、斑鸠店河蟹等特色水产养殖区,引领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生态渔业大品牌。目前,已培育养殖面积百亩以上的业户46家,建设规范、运转良好的合作社17家,国家级、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各5家。
延伸链条强产业。加快水产品初加工与冷藏保鲜设施设备建设,扶持国丹等现有加工企业改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目前,国丹公司水产品初加工与冷藏保鲜设施设备建设项目已完工并通过验收,投产后企业年水产品加工量1000吨以上,年净利润可达480万元。
成果转化强发展。加强与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全力促进科技成果与渔业生产转化,为全县渔业生产提供专业、高效、便捷服务。例如,依托刘家寿生态渔业工作室,探索渔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与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合作,创新研发流水槽推水强度控制、漏斗式高效集污等关键技术和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构建池塘工程化智能化循环水健康养殖技术体系。(来源:东平改革)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