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湖北麻城:放权赋能,让基层治理更有力有效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4-04-09 08:56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湖北麻城:放权赋能,让基层治理更有力有效

来源:黄冈日报

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见管脱节”这一现象,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堵点。

奔着问题去,用改革解痛点、疏堵点。按照黄冈市委对乡镇综合执法工作的部署,麻城市积极探索,初步构建起职责清晰、权责一致、高效有序的乡镇综合执法机制,基层治理中“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有效破解长期困扰基层“看得见、管不住”的困境。

执法权下沉,发现问题在基层,解决问题在基层。经过近一年的探索,截至目前,麻城市组建16个乡镇执法中心,开展综合执法巡查2035次,发现违法线索338条,受办案件112件,执法结果实现“零复议”“零诉讼”。

既“看得见”也“管得着”

一支队伍管执法,破解基层治理“痛点难题”

屡打屡盗恶性循环,执法人员却无可奈何……这是麻城市中馆驿镇在整治黄砂盗采问题上面临的困境。

“盗挖盗采常见,乡镇却没执法权;有执法权的管理部门,又难以及时发现。”中馆驿镇党委书记李贤任介绍,“见管脱节”导致盗采事件屡禁不绝。

2023年7月,中馆驿镇综合执法中心挂牌成立,成为乡镇综合执法统一指挥协调的工作平台。

“黄砂盗采,必须现查现处,我们巡查发现盗采后,现场执法,如果现场力量不够,镇领导立即协调公安联合执法。”中馆驿镇综合执法中心专职副主任刘明锋说,处置黄砂盗采不仅要与盗采者打游击斗智斗勇,还要速度快。以前执法权在水利和湖泊局,执法人员有限,麻城16个乡镇,根本巡查不过来。现在执法权下放给乡镇,执法能力大幅提升,黄砂盗采大幅减少。综合执法中心成立以来,处置了47起案件,中心成立之初,最多一晚上抓处6起,春节到现在只抓处了3起。

在宋埠镇,“专业执法队伍+市直部门延伸派出机构+村“两委”干部+村组协管员+塆组中心户”等N支力量执法,构建“1+1>2”的大综合执法治理格局。该镇综合执法中心专职副主任周斌告诉记者,执法中心与各村、组建立了违法线索报送机制和工作群,将协管员、党员、村“两委”干部、中心户、志愿者纳入行政执法系统的村级巡查工作中,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吹哨”,中心执法人员收到“哨声”后,第一时间到现场核实处理。“从以前的乡镇吹哨县直部门报到,变成现在的村(社区)吹哨,乡镇执法部门报到,治理重心下移了,执法效能提高了,违法行为无所遁形。”

一直以来,行政执法主要由县直部门承担,乡镇政府自然成为了“配角”。“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就是要让乡镇一级真正发挥政府的作用与效能,从而完善健全基层治理新格局新体系。”麻城市委书记汪国兵表示,成立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中心,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执法人员既“看得见”又“管得着”,可以第一现场快速有效处理违法违规问题,第一时间消除违法隐患于“苗头”,让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一些基层治理问题由此迎刃而解了。

2023年5月,黄冈市印发《黄冈市乡镇综合执法工作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铺开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同年7月,麻城16个乡镇挂牌成立综合执法中心。综合执法中心为乡镇政府所属二级单位,性质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按照“组织任命一批、择优选调一批、依规转隶一批、公开招聘一批、政策安置一批”等方式,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兼任执法中心主任,根据各乡镇人口规模、辖区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建设及地理区位和布局需要,分类配置执法队伍。

既“放得下”也“接得住”

一张清单明权责,打通综合执法“神经末梢”

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关键是要对事权范围进行明确,向基层充分放权,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权责不对等、基层执法缺位越位错位等问题。

如何明晰权责?向基层下放什么职权?怎么才能让基层接得住?“下放权力既要符合发展需要,也要与乡镇能力匹配。”麻城市委编办主任董功伟说。

根据《黄冈市乡镇综合执法事项指导目录》,麻城市逐项反复甄别筛选,按照“应放尽放、依法下放、权责一致”原则,最大限度向乡镇赋权赋能,梳理形成《麻城市乡镇执法事项清单》。清单共145项,其中法定事项15项、委托事项130项,占黄冈指导目录的86%。清单精准锁定基层发生频率高、与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以及问题比较突出的职权事项。

在梳理全部法定事项和委托执法事项基础上,逐一划定市直部门和乡镇职责边界,确保边界清晰、主体明确,同时将违法行为的发现、举报、制止职责明确到乡村一级,推动行政执法向乡村延伸。

“有些行政执法事项专业性极强,一下子下放到乡镇难免会出现接不住的现象。”董功伟说,该市在委托执法事项上,采取全部下放和部分下放的方式,循序渐进,逐步放权。对于部分下放事项的核实处置、作出处罚决定,由部门完成,乡镇协助;后期跟进监督检查、整改落实,由乡镇负责。“乡镇的职责是‘一头一尾’,‘头’就是发现问题,‘尾’就是去验证、跟进执法之后是否落实到位,形成执法闭环。”

放权过程中,麻城考虑适应当前工作需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例如“对虚假广告和不合规广告的规定和处罚”“对生产、经营假劣水产苗种的处罚”等23项黄冈指导目录中的执法事项,目前乡镇接不住,便不予委托。

放权过程中,麻城要求部门不能将权力一放了之,不但要“扶上马”,还得“送一程”;司法部门要对线索的收集、分类、上报、处置、结果反馈进行全程监督,确保程序合规合法。

“放得下、接得住、能用好。”一张清单明权责,打通了综合行政执法“最后一公里”。改革中,麻城形成了立案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早发现、敢上手、能制止”的良性循环。

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执法即服务,综合执法刚柔并济“温润民心”

2月26日,乘马岗镇综合执法中心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收到群众反映:“附近农田有挖土机正在作业,疑似正在挖耕地为鱼塘。”

执法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只见村民陈某正在指挥挖掘机作业,将自己承包的农田挖成鱼塘。执法部门当场制止,要求停工。“农田是我承包过来的,我在自己的田里挖鱼塘养鱼咋就不行了?”陈某疑惑不解。

面对陈某的疑问,执法人员耐心细致地为他宣讲国家关于保护耕地、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及违法占用耕地的政策,通过摆事实、说法律、讲道理,陈某深刻认识到破坏永久基本农田违法行为的危害以及严重后果,当即表示配合执法部门回填复耕。随着机械的轰鸣,鱼塘被一点点回填。

行政执法工作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乡镇执法人员秉承“执法为民”理念,通过“以案释法”讲透法理、“警示教育”讲清事理、“换位思考”讲通情理,全面开展“说理式执法”模式,让执法理念在春风化雨中入脑入心,于无形之中达到执法效果。

“虽然有时候要告诫警示好几次,但每一次与当事人的接触就是一次普法教育,群众渐渐改变了对基层执法工作生硬蛮横的印象,感受到了执法的温度。”乘马岗镇综合执法中心主任江百放说。

执法为民,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快速反应和处置,最大限度地把违法行为制止在初始阶段、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数据显示,16个乡镇执法中心成立以来,发现违法线索338条,而受办案件只有112件。“通过说理做工作,很多案件走不到下达文书环节,就制止住了。”江百放说。

为了让执法更精准更高效,麻城市编印了《高频违法案例与规范处置汇编》《法律条款和罚则资料汇编》《麻城市综合乡镇执法常用文书指引》等,让执法队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规范执法,确保乡镇综合执法始终在法治轨道内运行。

同时,紧盯能力建设,锻造过硬执法队伍。根据基层综合执法工作的特点,采取集中培训、云上课堂、现场说教和典型案例集中评比等方式,开展“精准滴灌”式执法能力建设;围绕基层治理中高频多发、简单易处的违法案例,量身定制“培训套餐”和“执法模版”,建立“专题训、研讨学、定期考”的培训机制,提升乡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永远都是进行时。下一步,麻城市将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加快提升执法综合效能,为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档加速,让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

麻城市乡镇综合执法改革领导小组 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答记者问

问:乡镇综合执法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人员情况复杂、工作任务繁重,作为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如何科学统筹?

答:一是强化责任落实。科学拟定我市《乡镇综合执法工作实施方案》,对各项工作任务制定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协商统筹、亲自督办把关,分管领导具体研究推进,业务负责人抓好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市乡镇综合执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同相关成员单位协作,汇聚工作合力。定期研究、协调解决推进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按节点、有节奏抓好督办检查、请示汇报,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把手”会商、多轮召开专题推进会、下发《工作提示》。

三是强化实地调研。多批次开展实地调研。掌握乡镇综合执法工作进展情况、聚焦基层执法工作难点堵点、听取基层意见建议、压实乡镇党委政府责任,确保思想不跑偏、改革不走样、工作不掉档。

问:改革过程中,乡镇综合执法中心人员编制如何解决?硬件建设如何规范?

答:全市16个乡镇均设立了综合执法中心,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划分乡镇类别,按照类别核定执法专项事业编制95名。除去前期已腾退空出的23名事业编制外,还从市直12家执法机构划转事业编制72名。同时,按照“组织任命一批、择优选调一批、依规转隶一批、公开招聘一批、政策安置一批”等方式,确保配齐配强各乡镇综合执法中心人员队伍。

在硬件建设上,拟定了乡镇综合执法中心办公场所设计、人员执法设备、服装及标志装配标准建议方案。前期,各乡镇严格对标执法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累计投入1700余万元。目前,各乡镇综合执法中心场地、执法设备、制式服装、执法车辆等保障均已全部到位。

问: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如何发挥考核督办的“指挥棒”作用?

答:一是坚持长效常抓。定期开展“回头看”,按照“常规检查全覆盖,明察暗访随机化”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各乡镇综合执法中心硬件、软件建设和执法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

二是坚持效果导向。定期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职权行使和市直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履行情况检查、评估,将执法办案数量、质量、效果作为考核评估的主要依据。

三是坚持严考推进。坚持长效考评制度,将其作为有效识别班子、甄别干部的重要手段,以强有力的问责机制倒逼工作扎实推进。

问:下步工作打算是什么?

答:一是落实改革要求,补足执法力量。在改革启动后,及时进一步充实乡镇执法中心编制体量和人员力量。将全市乡镇综合执法中心人员编制由95名增加到111名,人员力量通过公开招聘足额补齐。

二是紧盯能力建设,锻造执法队伍。量身定制“培训套餐”和“执法模版”,建立“专题训、研讨学、定期考”的培训机制,开展系列培训和活动,全方位提升基层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三是优化执法事项,推动动态调整。对乡镇综合执法事项进一步梳理、对现有委托执法事项的职责边界进一步优化,推动乡镇综合执法事项更加科学完善、边界更加清晰精准。

四是完善机制建设,加强部门联动。依托基层综合执法专用信息平台,探索建立市直部门与乡镇在综合执法改革工作上的“双向考评”机制,倒逼全市基层综合执法统筹协调、调研考评机制等更加科学、完善,更好提升乡镇综合执法城乡联动工作质效。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杨凡 审校:姜东响 主编:韩信

湖北新闻

阅读量:13.5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