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山东平邑:花饽饽变成“香饽饽” 非遗花饽饽的传承与守护

来源:平邑融媒

2024-04-09 18:32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9日讯 一块普通的白面,经过揉、捏、蒸就变成栩栩如生的仙桃、石榴、燕子、飞龙,这便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遗产——花饽饽,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山东平邑就有这样一位花饽饽制作者,她用坚韧细腻的匠心精神,守护并传承着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花饽饽,上笼蒸,揭开锅盖热腾腾”,提起枣花饽饽,必然能够勾起无数山东人的记忆。张彩霞作为地地道道的山东姑娘,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长辈们做花饽饽,揉面、上色、做造型,场面喜庆又热闹。那时起,张彩霞的心中就埋下了一颗做花饽饽的种子。

张彩霞:最先开始我是因为家里的老人,他们会通过节日的时候去做一些花饽饽,对于我们新年美好的祝福,或者我们重要节日的美好祝福,后来是因为感觉它的花色还有配色特别好看,就越来越感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非常专业、系统的学习,就更加感兴趣了,就跟着非遗传承人,去学了这门艺术。

随着张彩霞的学习,她渐渐发现,花饽饽也可以做出新花样,顾客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将传统花饽饽和现代元素结合的新样式备受大家的喜爱。张彩霞告诉记者,要想花饽饽好吃,在制作上也有一定的讲究。比如最简单的这一朵玫瑰花,它这个叶子是一片一片贴上去的,这个花瓣,所以说它的制作过程也是非常繁琐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制作过程,就是它是一个造型式的,面必须得硬,水的比例还有用的南瓜比例都是有一定技巧的。

凭借对花饽饽的一腔热情和学习的韧劲,张彩霞不断创新,将日常观察的灵感和独特的理解融入进花饽饽的制作过程中,设计出了很多造型精巧的花饽饽。如精美的花篮的饽饽,向阳而生的向日葵花饽饽,生日款花饽饽等都特别畅销。花饽饽的畅销是激励张彩霞的最大动力,她将句句祝福汇聚成指尖的艺术,用花饽饽传递着吉祥和关爱。

张彩霞告诉记者,只要是能够看到的东西,他们都可以用我们的花饽饽能够表现出来。非遗花饽饽是一直在前进的,创新的,它不光是一种特色美食,更重要是一个文化的传递和信仰。一锅花饽饽,一腔奋斗情,麦香中氤氲的是张彩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勾勒在花饽饽最鲜艳之处。

(记者 宗伟)


来源:平邑融媒 编辑:宗伟 责编:邢燕波 审校:谭庆国 主编:韩信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平邑融媒

作者:宗伟

阅读量:27.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