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淡人”“浓人”,你是哪个?

来源:山东宣传

2024-04-19 10:58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淡人”“浓人”,你是哪个?

来源:山东宣传

当大多数人还在琢磨自己要“卷”还是“躺”的时候,一组新的性格标签出来了——“淡人”和“浓人”。与“内卷”“躺平”一样,“淡”和“浓”作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状态迅速成为最火的社交单品。

“淡人”不追求疯狂的竞争,也不消极放弃,既不狂热奔放,也不顾影自怜,是平和、淡然的代名词;“浓人”不希望被动地躺平,也不恶意角逐,既热忱情切,又干劲爆表,它是激情、活力的写照。

有人觉得,“淡人”“浓人”与“躺平”“内卷”很相似,其实并非如此。

“内卷”形容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或机会,而不断地增加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负担,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休闲时间。后来,这个词逐渐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形容为了争夺有限资源,同行之间不断进行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内部消耗,导致“收益努力比”下降,进入死循环。

“躺平”一词则是在“内卷”现象之后出现的,与卷的意思正相反,指的是一些年轻人不再执着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他们活在当下,走一步看一步,只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求,主动低欲望地生活。

这两种现象的产生,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因素。就拿年轻人的工作压力来说,对大多数打工人来说,准时下班不是一件易事。《2023年轻人加班报告》显示,95.7%的人都加过班,金融、IT和房地产是加班重灾区,超过9成人经历过隐形加班,其中大约6成人经常隐形加班,有人加班的日子还不讨巧,超6成人在周末加班,超4成人在节假日加班。

打工人卷来卷去,有些人卷不动、卷不赢,就选择了躺平,有些人觉得无法躺平,只好咬牙继续卷。

“淡”和躺平、摆烂不同,它是一种求诸于内心、坚决拒绝内耗的人设。“淡人”有着对自我价值的清醒认识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他们的情绪淡淡的,没什么大的波动,任凭风吹雨打、外界纷扰,就像是一只被水淋、头上被放东西仍岿然不动的“卡皮巴拉”,散发着一种“老僧入定的淡泊感”和“要死不活的松弛感”。

虽然听起来“淡人”好像就是躺平了,但对当代年轻人来说,“淡”的内涵更丰富,远非躺平二字可替代。简单来说,“淡淡综合征”的出现是因为年轻人面对来自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的压力,感觉有些疲惫。于是为了维护内心的边界与秩序,保护自己免受情绪伤害,“淡淡”便成为年轻人背着的“移动龟壳”,既能冒头洞悉社会,又能缩骨自保,一旦遇上“事儿”,淡人也会勇敢地伸出脑袋和四肢,奋力前行。

“浓”和内卷、不当竞争也不同,它是一种历经风雨磨难仍旧满怀激情的人设。“浓人”的生活只有两种状态:姹紫嫣红和世界末日。他们的情绪从不内敛,和“浓人”交朋友很容易被情绪价值轰炸,帮他们做点小事,就会得到一种言过其实的感谢,他们做成一件事是“我果然是天才”,做毁一件事是“我果然是废物”,不过他们很快就会好起来,因为他们就是“生活将我反复油炸,而我竟变得外酥里嫩”的代言人。

“浓人”中或许“卷王”确实比较多,他们精力旺盛、闲不下来,在工作上能花费更多力气。但“浓人”的精力不仅用于“卷”,他们情感丰富,热爱生活、乐于与人交往,对工作、爱好和人际关系都投入极大的热情,拥有强大的精神内核。

其实,一个情绪“淡淡”的人可能内心很丰盈,有自己平和的小世界,不会轻易陷入内卷,也不会让自己无限内耗,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积极生活,坚定地迈向自己的目标,这种淡然有何不可?

“淡人”“浓人”并非当代年轻人独创的生活哲学——不论哪个年龄段的人,谁还没个累的时候、没点性格特征呢?所以,“浓”“淡”并不重要,可以浓,可以淡,可以时浓时淡,也可以内浓外淡……标签并非束缚,也非好坏的评判标准,只要是自己发自内心的选择、感觉舒适,秉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完全可以理解。

不过,过“浓”、过“淡”也需引导。“淡”和“浓”都不是永久的处事方式,不必过分追求“内卷”或“躺平”,只要能找到生活的平衡点就很好。

不要让标签预设性格,也不要让标签束缚人生的可能性。躺平、内卷、i人、e人、淡人、浓人……年轻人总是热衷于创造各种社交标签、对号入座,但也常常容易陷入非此即彼、以偏概全的思维中。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单一的标签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过度相信各种性格标签会让人离真正的自己越来越远。

认知自我不能靠所谓的性格测试、性格标签,而是要在生活中,在与事、物、人的不断接触中,根据外界的反馈,以及自我最真实的感受,两相结合,才能最终形成相对全面的自我认知。

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浓”“淡”只能作为某个阶段的某个选择,它们不是平行线,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为我们把生活过成自己的,成就独属于自己的人生,找到快乐和满足。在顺境中把握机遇,积极作为,“浓浓的”享受生活的美好;在逆境中依然能保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淡然处之。不过,需谨记的是,无论选择何种生活态度,都应该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当然,也不能忽略“淡淡综合征”表象下潜藏的真实困境。拼尽全力也无法取得想要的结果,全身心投入却总是被伤害,满怀期待却被浇一盆冷水……一些“淡人”主动降低期望、减少欲望,不是因为本身就没有渴望,而是因为总在遭遇挫折,即便努力也什么都得不到,“习得性无助”后,只能用“淡淡的”为自己筑起一道防护网。

所以,期望年轻人为社会进步贡献更多力量的同时,也要为年轻人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理解他们的压力,尊重他们的生活态度,为年轻人寻找宣泄情绪的口子,搭建缓解压力的平台,允许他们通过调整自身的阈值塑造一个稳定平和的精神世界。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丨主播:孙冬涛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山东宣传

【精彩回看】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把握好“三个核心命题”!

●乡村短剧戳中了谁的心

来源:山东宣传 编辑:杨凡 审校:侯峰峰 主编:崔维莉

山东宣传

作者:金诚轩

阅读量:40.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