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是近年来山东的重要定位和遵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山东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
“金融+”合作,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对外开放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开放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吹响稳定外贸基本盘、培育外贸新动能强劲号角,山东省金融系统持续深化“金融+”工作机制,不断加大金融稳外贸稳增长支持力度。
金融+外贸,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5月29日,2024港澳山东周金融专场推介活动上,金融对外开放再落子。三家国企资本中金资本、山东发展投资集团、潍坊市金控集团正式签署成立“山东绿色发展基金潍坊基金”合作协议,借助港澳地区国际化平台,加强与全球知名投行、私募基金和金融机构的交流,加大合作力度,“金融活水”的引入将更大力度服务潍坊实体产业发展,助力潍坊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年来,山东还创新推出了“鲁贸贷”“齐鲁进口贷”“汇率避险增信服务”“关税保”“齐鲁电商贷”“出口信用保险”等一系列政策,在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进口资金需求,提升企业应对汇率波动风险能力,减轻流动性资金压力,增强开拓国际市场风险保障等方面成效显著。聚力打造金融服务对外开放“新窗口”,进一步扩大“金融+”覆盖面,随着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对外开放领域,将结出更多“硕果”。
服务+,用金融“活水”浇灌出企业对外开放之“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离不开金融服务,山东在这方面的做法可圈可点。如印发实施金融伙伴2024年工作方案,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将重点外资外贸、中小外贸企业等分批、分层纳入金融伙伴服务范围,组织2200多支金融伙伴团队一对一提供精准对接服务,解读金融惠企政策、提供融资解决方案,形成金融需求立即响应、限期办结服务闭环,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再如深入实施金融伙伴护林工程,聚焦“双招双引”、交通网络等重点项目,畅通政金企对接渠道,促进供需两端协同贯通。
企业的全球化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随着企业对外开放需求的日渐增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是日渐多元。外贸“新三样”成为今年出口新引擎,其中金融方面的助力不可或缺,如山东中行全力支持“新三样”企业抢订单、稳市场,助力“新三样”产品出口态势巩固向好。截至4月末,山东中行为全省136家“新三样”企业提供跨境结算服务15亿美元,融资余额近60亿元,为“新三样”企业拼抢海外市场提供了持续高效的金融服务支持。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助力科创企业“走出去”。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金融科技创新起着重要的支撑与推动作用。山东充分利用济南市作为全国首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优势,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全方位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科创企业的研发成果大都属于不易估值且变现能力较弱的轻资产,难以成为银行信贷的合格押品,导致许多信用记录积累不足的科创企业“求贷无门”,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商业产品,针对该情况,山东省科技厅联合山东省财政厅设立了“鲁科贷”,通过完善的风险补偿缓释机制向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解决了科创企业的燃眉之急。
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助力科创企业“走出去”,山东也做了诸多努力和尝试。如在全国率先出台科技金融机构建设指引,提出11类29项建设要求,为辖区银行保险机构建设科技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指导。组织开展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行动,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种苗”到“小巨人”的梯次金融培育等,通过不断地提升服务能力、优化金融供给,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服务企业“走出去”“引进来”。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一定是双向的。一方面“引进来”,吸收国外先进规则,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另一方面“走出去”,参与全球化。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两者缺一不可。山东各金融机构发挥全球化网络布局和专业优势,制定实施一系列跨境金融服务方案,如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贸易畅通等“一带一路”领域给予人民币贷款支持;如积极推进结算手续费减免、外汇汇兑点差优惠,有效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如推出小微外贸客户“跨境快贷”系列产品,率先探索依托海关“单一窗口”,政银联动为企业提供报关、结算、融资一站式服务等。
聚力促进“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大融合”,山东还将在政策支持上做“加法”,在办事流程上做“减法”,在战略合作上做“乘法”,在风险防控上做“除法”,提高金融资本的安全性持续性,持续以高质量金融发展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
山东将继续秉承责任担当,持续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度”,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