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传统港口,智慧转型!《人民日报》聚焦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来源:人民日报

2024-06-06 07:03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6日讯 今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第二版以《传统港口 智慧转型》为题刊文,聚焦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文章提到,2023年日照港货物吞吐量近6亿吨,成绩亮眼;因地制宜,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日照港还在继续探索。

以下为文章全文:

图为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供图

海面上,一艘艘远洋货轮进港靠泊,繁忙有序;堆场上,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往来穿梭,井井有条;高高耸立的远控岸桥,稳稳地将集装箱从货轮上抓起,再精准地码放在集装箱卡车上……走进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石臼港区,映入眼帘的是这样的景象。

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日照港考察时强调,日照港“将传统港口改造升级为现代化港口,不仅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前列,还积累了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值得肯定”。

放眼“最年轻”的5亿吨级港口、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日照港,吊臂挥动,集卡穿梭,却鲜有人影。在自动化远控中心,码头的情形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见,岸桥司机苏醒正在进行远程操作,岸桥随即按指令作业。

几年前,改造升级前的日照港,却是另一番景象:作为典型的传统散杂货码头,岸桥司机要在距地面40多米高的狭窄驾驶舱里工作,透过脚下玻璃观察、操作吊索。“夏天热,冬天冷,还有一定危险。”苏醒回忆道。得益于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建设,苏醒告别了狭小的驾驶舱,如今可以在空调房里远程操作。

站在大屏幕前,日照港集装箱分公司IT部经理马龙涛补充介绍:“港口推动码头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了智能管控系统,也就是码头的‘智慧大脑’,可以远程监控、操作岸桥作业。”

改造升级并非易事,日照港曾经面临着抉择:世界上已有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几乎都是垂直于海岸线,一头连接海端,一头连接陆端,两个区域互不干扰,由高速轨道吊往来穿梭、运送货物。“这样的设计固然安全高效。但像日照港这样的传统码头,集装箱堆场布局平行于海岸线,如果推倒重建,要花费数十亿元,成本太高;如果另辟蹊径,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样板可参考,难度很大。”日照港集装箱分公司自动化远控中心主任刘志鹏道出当时的两难。

如何抉择?“必须因地制宜,走自主创新之路。”刘志鹏介绍,“日照港最后决定依据传统码头特点,用创新解决难题,蹚出一条传统码头改造升级新路子。”

日照港采用顺岸开放式布局,各种车辆均可出入堆场,路况和环境更为复杂,无法像垂直布局那样利用堆场隔出互不干扰的区域。如何用好无人集卡,实现远程驾驶、车路协同,就成了关键。为此,团队长期驻扎在现场找问题、想办法,一遍遍模拟、计算,最终成功利用5G、北斗导航等技术,提升了无人集卡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解决了传统码头自动化升级的主要难题。

“‘智慧大脑’助力自动化轨道吊作业,现在1个人就能承担以前7个人的工作量。装卸效率最高达到每小时37自然箱,相较人工堆场作业,效率提升60%以上。”马龙涛介绍,“国内还有许多传统港口,也有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照港的经验,可以作为有益的参考借鉴。”

回望日照港,海天辽阔,货轮往来,一派繁忙景象。2023年日照港货物吞吐量近6亿吨,成绩亮眼;因地制宜,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日照港还在继续探索。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李凯丰 责编:王全 审校:李娜 主编:郭常宏

央媒看山东

阅读量:39.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