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经济管理学院:“2红+3新”,打造实践育人新模式

来源:广播音乐生活节目中心

2024-06-20 14:51

发表于山东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为落实团中央《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指引》文件精神及团省委关于开展“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工作要求,坚持“2红+3新”的实践模式,着力打造常态化实践育人工作格局,将学生专业优势、学生社团特色与社区群众需求有效衔接,通过合作共建、挂牌实践基地等方式,全力推动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党旗红”带动“农业绿”的创新

我院学生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与三农发展相结合,坚持以“双报到”模式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创新“党旗红”带动“农业绿”的实践模式,将学生党员基层志愿服务融入到德州市焦庙镇、安头乡、潘店镇等8个乡镇及县域地方的30余个社区的基层治理中,结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色,通过科技下乡、农业知识普及等形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绿色发展理念带到乡村,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为三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

“志愿红”引领“青年志”的坚持

我院坚持“志愿红”引领“青年志”,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党建带团建,充分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发挥“生力军”作用,建立“团总支+思政辅导员+专业教师”指导力量,匹配专业指导老师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坚持“团总支+团支部+社区”的结对模式,构建“红旅行”“振兴步”“志愿路”“劳动迹”“逐梦行”和“同心路”实践育人六大模块,打造高校专业契合社区需求的特色社区实践服务项目品牌,精心打造青年社会实践“行走的思政课堂”。2023年至今,先后开展“聚力乡村金融,贡献青春力量”、“青春同心,健康相伴”等暑期实践活动,团员青年参与人数达700余人,事迹先后被中青网在内的各类媒体和网站、公众号报道40余次。

立足实际构建二级结对“新机制”

为深化大学生社区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学院团总支与街道乡镇、团支部与社区村庄之间完成二级结对机制。通过区域性的共同建设和常态化的报到机制,我们致力于将原先“短期的、一次性”的实践项目转变为“长期的、持续性”的跟踪实践。同时充分利用学生会组织、5大学生社团和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多方力量,构建院社共建的志愿服务平台,推动大学生社区实践活动的精准化实施。

协同机制打造院社融合“新平台”

我院不断探索和深化社区服务模式,以贴近基层、需求导向的新模式,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贴近居民、奉献自我。2023年至今,与淄博市各区的9个社区完成结对,累计动员600人次深入基层开展工作,统筹4个专业和5大学生社团与济南市、德州市、淄博市等16个社区进行精准匹配,开展常态化、项目化的社区服务,逐步形成了“周周开展,人人参与”的实践格局,构建了“人人想实践、人人能实践”的现实环境,营造了“人人勤实践、实践长才干”的浓烈氛围。

品牌活动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经济管理学院采用了清单式服务管理模式,凸显“专业、精细、特色、创新”的鲜明亮点,对社区实践进行项目化打造、品牌化建设,打造“一专业一品”、“一社团一品”特色服务,发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支教助学、文化传播、青春健康”5个专题活动。组建专业实践团队5支,累计开展活动70余次,打造了“三农强基”“星火支教”等一批品牌活动,实现了大学生专业所长、实践锻炼、社区需求互促互融,形成了院社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未来,经济管理学院将继续依托“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行动,深化社会实践与专业、社团特色相结合,打造社区实践育人特色品牌,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引领大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来源:广播音乐生活节目中心 编辑:刘锋坤 责编:刘好 主编:庄毅

山东音乐广播

作者:刘锋坤

阅读量:12.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