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齐鲁工大本科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来源: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2024-05-16 17:20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6日讯 近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化学与制药学部2021级本科生冯凯强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影响因子:27.8)上发表了题为“Antioxidant Interfaces Enabled by Self–Deoxidizing and Self–Dehydrogenating Redox Couple for Reversible Zinc Metal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王晓博士和山东大学熊胜林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为第一单位,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合作单位。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校(院)科教产融合试点工程基础研究类项目培优基金、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等项目和校(院)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平台、山东大学结构成分与物性测量平台、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的支持。

冯凯强,山东滨州人,齐鲁工业大学化学与制药学部化学2021级学生,大一时进入王晓老师实验室开展新能源材料科研工作。2023年曾以第二作者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发表论文1篇。 

王晓,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分别于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和山东大学获得材料学(高分子方向)的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21年9月加入化学与化工学院周国伟教授多孔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团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校(院)科教产融合试点工程基础研究类项目培优基金,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熊胜林,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自2018年以来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研究方向:能源材料化学,一直围绕在微纳尺度下如何实现新能源材料精准可控合成与组装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应用研究,尝试用简单的化学原理和合成策略,可控合成结构新颖的复合组装结构材料,将其应用在碱金属二次电池、锂硫二次电池、水系电池等领域。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在主流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现在主持国家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课题。

闪电新闻记者 韩彦兵  报道

来源: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编辑:韩彦兵 责编:刘磊娜 审校:彭芳 主编:刘骏

闪电教育

阅读量:24.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